南韓企業承受的薩德影響長期化
2017/07/28
「再也不買南韓産品了」,遼寧大連的一名25歲女公務員從大學時代開始就一直使用比日本和歐美品牌便宜的南韓化粧品。不過她表示,作為中國人,(為了證明抵制南韓)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不買南韓産品。如果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中國人的這種「厭韓」情緒也可能很難消去。
但目前南韓的經濟界卻不能團結在一起。南韓企業界領頭的「全國經紀人聯合會」因為涉及到朴槿惠的「閨蜜門」事件,LG集團、三星集團等大企業先後脫離該團體。該聯合會的影響力大幅下降。南韓的經濟界團結在一起讓政府改變政策也存在困難。
即使這樣,伴隨著對南韓企業的影響長期化,「希望政府解決當前局面」(南韓大型企業管理者)的呼聲也開始出現擴大。
南韓總統文在寅在5月的演説中強調:「將與中國認真溝通解決問題」。不過,目前似乎還沒有找到好的解決方法。
南韓對華出口未受影響,半導體大幅增長
南韓産業通商資源部的數據顯示,2017年1~6月南韓的對華出口額約為654億美元,同比增長12%。與2016年全年相比增長率也超過了50%。從貿易方面來看,沒有受到中國對南韓部署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薩德(THAAD)實施的經濟報復的影響。
南韓通商資源部的負責人介紹説:「汽車零部件的出口額低於上一年等,部分産品受到了(薩德的)影響,但半導體和螢幕的出口額在增加」。尤其是半導體,大幅增加了50%多。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兩大半導體企業2017年4~6月的合併營業利潤均刷新了最高記錄。
這兩家企業出口的半導體供求緊張,無法輕易更換為從其他企業採購。中國對南韓企業實施的經濟報復可能瞄準了汽車和超市等業內競爭激烈或者比較容易被取代的行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山田健一 首爾 、原島大介 大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