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政經觀察 > 政治/社會 > 「迷走」的日本捕鯨

「迷走」的日本捕鯨

2019/02/02

PRINT

 

    即使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捕鯨産業也無法迎來光明的未來。日本締約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65條針對捕鯨作出規定,稱「應通過適當的國際組織,致力於這種動物的養護、管理和研究」。在現狀下,即使退出,如果不與國際捕鯨委員會合作,捕鯨也難以進行。非成員國加拿大作為國際捕鯨委員會的觀察員參加、繼續推進捕鯨也是這個原因。同時,加拿大的捕鯨是作為「土著民族生存捕鯨」而獲得認可的框架,僅為每年捕獲數頭。

    

被捕鯨魚(資料圖)

 

   雖然專屬經濟區(EEZ)的主權色彩很明顯,但是,如果日本重啟商業捕鯨,反捕鯨國起訴日本違反《海洋法公約》的可能性也難以否定。此外,在資源量多的南極海捕鯨將違反《南極條約》。此前日本能實施調查捕鯨,是因為作為《國際捕鯨管制公約》締約國被免於適用《南極條約》的限制條款。

 

   國際社會譴責加強的影響也難以估量。在水産領域,海外漁業權益的確保、日本呼籲的鰻魚、秋刀魚和鯖魚等的資源保護或將受到影響。對於日本産食品,還存在歐美等的環境保護團體呼籲採取抵制運動的風險。如果擴大視野,2019年日本擔任主席國、在大阪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等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捕鯨能否確實作為「商業」持續獨立發展也存在疑問。作為專屬經濟區內的商業捕鯨的從事者,日本政府將動用以此前進行調查捕鯨的「日新丸」為母船的船隊。這是因為水産廳自身也認為,馬上新加入捕鯨的企業不多。

  

   日本最近10年的鯨肉消費量包括面向寵物食品等在內,僅為每年2000~5000噸左右。還不到隨著健康意識提高而受到歡迎的馬肉(逾1萬噸)的一半。雖説少子老齡化加劇,但雞肉、豬肉和牛肉的需求加起來仍接近500萬噸。在食品變得豐富的現代日本,「鯨魚是重要糧食資源」的這一邏輯也開始缺乏説服力。

 

   此前,筆者曾詢問日本大型水産企業的高層,如果商業捕鯨重啟,是否可能再次參與。回答是「不可能」。指出如今大型水産企業都是全球性企業,參與捕鯨導致的風險過於巨大。在過去30年,時代明顯改變。但日本有關捕鯨的政策卻不在不斷「迷走」。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志田富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3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16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