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關係面臨「政冷經冷」危機
2019/08/19
導致日韓關係惡化的原因是南韓最高法院2018年10月在前勞工訴訟案中判決日本製鐵(原新日鐵住金)敗訴。日本企業成了訴訟和資産扣押的對象。
如果繼續推進變賣日本企業資産的話,日方肯定會採取對抗措施。正在議論將來拒絕南韓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等方案。
日本政府8月2日做出內閣會議決定,取消南韓在出口手續上的優惠國待遇。南韓也于12日宣佈將取消對日本的優惠待遇,儘管有觀點認為對日本産業界的影響不大,但南韓企業有可能將採購對象擴大到其他國家。
兩國在歷史問題上的對立正成為日韓企業心理上的重負。在南韓和三星重工業一起建設液化天然氣(LNG)設施的日揮公司表示「現在正擔心會不會收緊對當地派駐人員的簽證」。日本某大型商社的南韓負責人透露「公司內部瀰漫著‘為什麼偏偏在這個時候被派到南韓’的氛圍,擔心萎縮局面會趨於長期化」。
儘管日韓貿易額一直在增長,但作為南韓的出口對象國,日本已經從2000年的第2位下降到2018年的第5位。中國則從第3位升到榜首。日本的重要性下降,也是導致日韓摩擦長期化的一個因素。在政治方面,文在寅上台以來推行南北和解政策,與採取壓力路線的日本存在明顯的溫度差。
企業方面還算保持冷靜。在南韓設有生産基地的東麗表示「沒有大的影響」(專務董事深澤徹)。三菱商事與南韓企業等預計年內在越南完工的燃煤火電廠「正按計劃推進」(三菱商事)。
日韓自1965年實現邦交正常化以來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産業界和人員交流的厚度不斷增加。在「政冷經冷」的寒風中,歷經多年構築起來的日韓紐帶正經受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首爾支局長 鈴木壯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