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股市,中國內地企業的股票正陷入低迷。本月公佈的4月中國經濟數據未見起色,曾認為經過一季度(1~3)中國經濟已度過最壞時期的觀點出現退潮。隨著對中國經濟將持續停滯的「L型走勢」擔憂的升溫,股價也開始承受沉重的下行壓力。
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的股票容易受到內地經濟和上海股市行情的影響。由較大型中國內地企業股構成的「恒生H股指數」進入5月後下跌了5%。該股指在2月跌入了2016年的最低谷,隨後到4月下旬出現了反彈,但5月再度走低。
中國《人民日報》5月9日在頭版刊登了「權威人士」的採訪。被認為是政府高官的這位權威人士指出中國經濟運作將呈「L型走勢」,指出應謹慎對待伴隨債務擴大的經濟刺激舉措,對中國經濟前景的「V型」復甦持否定態度。文章似乎旨在強調應貫徹伴隨陣痛的改革路線。
對於《人民日報》權威人士的登場,投資者顯示出了警惕。因為從投資者的經驗來看,以往他的登場總會造成中國的股價波動。
據香港的媒體報道,在這一年裏,這位權威人士已經三次在《人民日報》的採訪中出現。第一次是2015年5月25日,強調「不能以焦慮心態穩增長」。之後上證綜合指數一度上揚,但之後卻出現了急劇下跌。第二次是今年1月4日,權威人士發聲後,上海股市下跌7%。而此次,文章發表後,股價應聲下挫了約3%。凱基證券分析稱,此次對「繼續通過融資刺激股市和住宅市場持否定態度」。
眼下中國的經濟仍然依靠對房地産的積極投資來支撐。3月底,面向房地産行業的融資餘額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住房貸款餘額也大幅增長。權威人士表示房地産去庫存要通過戶籍制度改革來解決,這可能會給處於上漲熱潮中的房地産市場潑下一盆冷水。在權威人士採訪發表後,恒生地産指數出現明顯下跌等,房地産業股價立刻作出了反應。
中國股市的低迷也拖累了證券公司的業績。截至5月12日,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大型證券公司中信證券的股價已在11個交易日連續下跌,刷新了連跌紀錄。該公司4月的營業收入也同比減少了70%。
今後,中國將真正直面「L型」經濟的現實,股市的低迷或長期持續。
日經QUICK新聞 大谷篤 香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