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企業 > 歐洲國家阻止中國企業併購EV半導體

歐洲國家阻止中國企業併購EV半導體

2022/12/14

PRINT

   

       聞泰科技表示即使出售Newport Wafer Fab股權,「亦不構成重大影響」。不過,中國的一家證券公司表示,聞泰科技由旗下企業在歐洲運營多家半導體工廠,「由於當地的政策,産能有可能受到影響」,

 

       在半導體領域,義大利政府也叫停了中國深圳市的投資基金對義大利LPE的收購、以及中國浙江晶盛機電對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的業務收購。

 

       在歐洲政府的這些反應的背後,存在對中國政府主導的純電動汽車戰略的警惕感。

 

        德國智庫麥卡托中國研究所統計顯示,中國企業的對歐洲直接投資2021年達到106億歐元。以2016年為頂峰呈現減少態勢,但2021年相比上年轉為增長34%。汽車相關投資佔到總額的23%,拉動整體增長。

 

       荷蘭的經濟數據分析公司達特納公司(Datenna)調查了2010年以後中國企業的逾750起對歐洲投資,發現中國政府影響力巨大的項目有180起,中等程度的項目為121起,超過整體的4成。

 

 

        法國顧問公司Inovev估算顯示,在到2030年佔歐洲新車銷量4成的純電動汽車中,最多達到20%的116萬輛將為中國造。純電動汽車被歐洲各國定位為主要産業,希望通過限制中國的投資,盡可能削弱中國影響力。

 

強硬派提升影響力

 

        對華強硬派在政權內部提高影響力,也産生突出影響。在英國,在執政黨保守黨內部,自2020年春季前後起,對華強硬派「中國研究小組」開始掌握話語權。英國政府同年7月決定將華為技術排除出高速通信標準「5G」。

 

       保守黨的一位議員針對排除的理由表示,「中國的科技明顯比英國發達。不應該將作為民主國家的我們的安全交給中國」。

 

       在德國,2021年12月起,「綠黨」進入聯合政府,情況改變。綠黨屬於環保政黨,同時作為對華強硬派而聞名。

 

        中國也加強應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1月針對中國企業收購在歐洲被阻止抨擊稱,「英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直接干預中國企業在英國的正常投資合作」。同時還批評稱「德國不要把正常的經濟貿易政治化,更不要以國家安全為由搞保護主義」。

 

         目前,中國企業對投資歐洲出現慎重態度。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Y)統計顯示,2022年7~9月中國企業宣佈的在歐洲併購總額低於10億美元,創出歷史最低。背後還存在能源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的影響。

 

       很多中國企業將供應鏈重點放在本國,即使在歐洲的併購陷入停滯,對公司整體經營的影響也有限。不過,如果將歐洲的強有力企業納入旗下,能加快業務規模的擴大和高端人才的增強。如果歐美市場開拓不能順利推進,中國企業技術和經驗的積累有可能變得遲緩,阻礙全球競爭力和增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林英樹 法蘭克福、佐竹實 倫敦、川上尚志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2
投票總數: 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