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中國2015年經濟運營方針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1日閉幕。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國領導層在會議上明確提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會議確定了2015年將時隔3年將目前「7.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進行下調的方針。預計在2015年3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發佈的新的增長目標將被定在「7%左右」。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的方針,暗示將下調經濟增長目標。其目的是不再盲目追求可能造成環境破壞和金融風險等副作用的高增長率,使經濟實現軟著陸。
為了強化基礎,中國領導層將轉向不再盲目追求高增長的現實路線,力爭通過推進貨幣等改革來提高經濟效率。中國領導層既要確保經濟穩定增長又要推進結構改革,走鋼絲般的經濟運營可能成為全球經濟的不穩定因素。
此次會議提出2015年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決定沿襲「穩中求進」的一貫路線。
會議尤其強調了要準確把握「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指出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以及「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提出中國經濟正在從過度依賴投資轉向以消費和服務業為中心的增長模式,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
中國領導層希望在「新常態」下,基於中國的實際情況下調增長目標,保持穩定增長,推進淘汰過剩設備和利率自由化等提質增效改革。
不過,在中國住宅行情持續表現疲軟,經濟的減速趨勢出現增強。中國人民銀行(央行)11月時隔2年零4個月決定實施降息,不過當前中國正陷入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速低於2%的低通膨。由於預計央行將出台追加貨幣寬鬆,在上海股市股價大幅波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出現下跌趨勢。
對此,中國領導層在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表示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鬆緊適度。計劃繼續通過財政、貨幣政策的微調來支撐經濟發展,不打算出台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
提高經濟品質、實現穩定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在於結構改革。會議指出將「加速經濟體制改革」,將加快行政審批、價格、壟斷行業、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資本市場、民營銀行準入、對外投資等領域改革。此外還顯示出重視國企改革、以提高國企經營效率的姿態。
作為新的增長點,將促進技術創新,並推動實現海上和路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將以亞洲為中心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支援中國企業「走出去」。預計,中國今年的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大約為10億美元以上,如果增長率降低0.5%,意味著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牽引力將減少約500億美元規模。
為了同時實現結構改革和經濟穩定增長,中國領導層將繼續展開走鋼絲般的政策運營。
(大越匡洋 北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