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中國 > 金融市場 > 「滬港通」被市場高估?

「滬港通」被市場高估?

2015/11/18

PRINT

      在上海和香港兩地證券交易所間允許下訂單買賣對方交易所股票的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簡稱:滬港通)於11月17日迎來啟動1週年。作為中國向資本市場開放邁出的一步,各界對其寄予了較大期待。但2015年夏季以後,受上海股市暴跌的影響,交易陷入低迷。甚至還擱置將該機制推廣到深圳證券交易所等,改革的步伐正在放緩。

 
      作為走向資本自由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的舉措,中國在2014年11月17日啟動了滬港通機制。在此之前,只有被中國政府認定為「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金融機構才被允許進行跨境間股票交易,但滬港通的啟動為其他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股票交易開闢了道路。

      滬港通在剛剛啟動時,以中國人民銀行(央行)降息為開端,上海股市進入上升通道,滬股通的利用順利擴大。另外,隨著中國政府2015年4月解禁內地投資信託對滬港通的利用,對相對便宜的香港股票的投資也一度出現急劇增加的局面。

      不過,6月份以後受上海股市暴跌的影響,交易金額轉為下滑。從平均每天的交易金額來看,10月份「北上」的滬股通為47億元,「南下」的港股通為17億港元,下滑至交易達到高峰時的10%~40%。

       為防止資本急劇流失,中國政府為滬股通和港股通分別設定了3000億元和2500億元的額度。最初曾有預測認為將在半年左右把額度用光,但截至11月17日,兩者均只使用了40%左右的額度。港交所首席執行官(CEO)李小加17日表示,市場的期望值過高,最初階段平穩發展最好。

       交易低迷的主要原因是海外投資者普遍認為「上證股價仍比較高」(美國銀行美林證券)。另外中國政府還投入鉅額公共資金進行托市,除銀行股外,滬股的市盈率(PER)達到32倍左右,遠遠高於港股的約17倍。

       中國政府此前已經公佈了2015年內在創業股較多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之間也開啟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的計劃。但證券監管部門擔心會對國內股票的供求造成影響,已經推遲準備工作,市場普遍預測將延至明年以後才能啟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香港 粟井康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1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