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資大型旅行資訊網站「Travelzoo」以中國大陸的會員為對象,調查了「2016年希望訪問的旅行目的地」,結果香港排名從第23位下滑至第32位,甚至被非洲(第31位)超過。首位連續3年是日本。該公司中國總編黃雨分析認為:最近數年來,中國人的視野更加開闊,旅行的目的和需求也從「購物」轉向了「體驗」,香港越來越難以滿足中國人的需求。
滿天飛的「普通話」
這樣的整體趨勢可能成為香港迪士尼樂園面臨的逆風。同時還可能被上海迪士尼奪走遊客——這是香港當地擔憂的前景。雖然上海和香港兩個設施同樣冠以迪士尼的名稱,但美國迪士尼對運營公司的出資比例都低於5成(截至2014年底)。掌握主導權的是當地政府。實際上,迪士尼的對決具有城市之間爭奪遊客的一面。
香港迪士尼受08年的雷曼危機和09年的新型流感影響,在開園7年後的2012年才轉為盈利。收益基礎並不穩固。而且香港迪士尼對大陸遊客的依存度逐年提高。入園人數從09年的460萬人增至14年的750萬人,增加了6成以上。而增長的原動力就是在同一時期猛增至2.2倍的大陸遊客。大陸遊客在入園者中所佔比重從36%提高至48%。
1月24日(星期日),在香港迪士尼的入園口,工作人員對遊客説到「能打開您的行李看看嗎?」工作人員既沒有用在香港廣泛使用的廣東話也沒有使用英語,而是使用大陸的普通話詢問。在宣傳冊放置處,佔據最大空間的也是大陸遊客使用的「簡體字」版宣傳冊。
和兩位朋友一同來旅遊的一位山西20多歲女性表示「這是第一次來香港。想去迪士尼玩,還想去購物」。但如果上海迪士尼開業的話,似乎就沒有必要前往距離遙遠的香港了。
概念股形成鮮明對照
亞洲市場非常大,即使建設2到3處迪士尼,也有充分的增長空間——香港迪士尼的運營公司董事長在2013年春季的記者會上,就與上海迪士尼之間的競爭如此表示。
但是,市場卻不這麼認為。以上海迪士尼正式開建的2012年底為起點,將代表性的「上海迪士尼概念股」和香港的零售、娛樂概念股的股價變化情況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開展不動産開發的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開發和運營上海市兩大國際機場的上海國際機場的股價分別上漲至1.7倍和2.1倍,另一方面,香港的香格里拉和銷售深受大陸遊客歡迎的化粧品的莎莎國際控股的股價下跌了6~7成,形成鮮明對照。
香港迪士尼的宣傳部負責人接受日經QUICK採訪時強調今後10年,作為香港一流的觀光地,有信心獲得各國的好評。今後將繼續向全世界的顧客提供革新性的經驗。2個迪士尼在中國將如何共存?投資者也在密切關注其動態。
日經QUICK新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