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貨幣人民幣正在貶值。在中國大陸的上海外匯市場,7月6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至1美元兌6.6980元,創出2010年11月2日以來、時隔約5年零8個月的新低。以英國公投決定脫歐為轉捩點,世界經濟前景面臨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有代表性的貨幣面臨明顯的下行壓力,但中國貨幣當局並未向外界顯示出遏制人民幣貶值的姿態。
負責管理上海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的中國人民銀行(央行)6日早晨將人民幣對美元交易的中間價設定為1美元兌6.6857元,這是自2010年11月2日(6.6925元)以來、時隔約5年零8個月人民幣對美元被朝貶值方向設置的最低水準。市場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允許人民幣貶值的信號,而在更明顯體現市場參與者的匯率預期的中國大陸之外的離岸市場,人民幣則已貶值至6.70元左右。
之前的5月,由於中間價被設置在人民幣貶值水準,人民幣走向貶值,當時的背景是美國進一步加息預期導致美元升值。而目前,主要原因是英國脫歐導致的英鎊和歐元貶值、以及美元和日本日元的升值。中國人民銀行對於人民幣匯率顯示出的方針是,提高與由13種貨幣組成的貨幣籃子的聯動性,但從這一貨幣籃子的構成來看,美元佔約26%,日元佔約15%。源自英國的風險導致被視為相對安全的貨幣迎來買盤,結果招致人民幣貶值。
如果正面理解中國人民銀行苦口婆心的説法,結果就是「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保持了穩定」。不過,基於一籃子貨幣的人民幣匯率指數(CFETS指數,2014年為100)截至1日為94.88,創出今年的最低水準。與今年初相比,則已經「貶值」6%。
「近日,少數媒體連續發佈有關人民幣匯率的不實消息,在關鍵時點誤導輿論,擾亂外匯市場正常運作秩序,客觀上助長了一些市場投機力量做空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6月30日在官方網站上發表了這樣的聲明。一部分媒體曾報導稱,中國人民銀行希望使今年的人民幣匯率貶值至6.8元左右,結果海外市場一度出現人民幣匯率暴跌。上述聲明是對此作出的反應。
中國人民銀行對一部分報道表現得如此敏感,或許是因為被戳到了痛處。即使希望通過貨幣貶值來刺激外需,但由於中國將在7月下旬主辦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9月又將召開首腦會議。因此,圍繞人民幣迅速貶值等匯率操縱問題,應該不希望遭到各種猜疑。日本瑞穗證券亞洲公司的沈建光指出,由於人民幣將於10月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因此也有必要保持世界對人民幣的信任。
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的夏樂也表示,市場看空人民幣的觀點將引發中國進一步的資本外流。認為這種風險將持續發酵。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與日經QUICK新聞于近日發佈了經濟學家調查,其中經濟學家有關人民匯率的預測平均值方面,預計人民幣將在2016年底貶值至6.77元,而在1年後將貶值至6.92元。
中國人民銀行的匯率管理支撐著中國的當前的 「L型」經濟,同時還將面臨世界經濟的驚濤駭浪和市場的視線。今後採用普通的手法或許會越來越行不通。
日本QUICK新聞 香港 大谷篤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