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開局有點尷尬
2016/12/13
12月5日上午9點30分的中國深圳證券交易所,在廣東省黨委書記胡春華的見證下,慶祝深圳與香港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深港通」開通的鐘聲敲響。
![]() |
深圳證券交易所舉行深港通開通儀式(12月5日,深圳,Kyodo) |
如果加上2014年啟動的滬港通,海外投資者將可以投資總市值佔80%的中國大陸股票。作為繼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之後的成果,中國當局希望A股納入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的新興市場指數。此外,投資公司也在為開發新投資方式而絞盡腦汁,但關鍵的交易並未掀起熱潮。仍在延續的人民幣貶值和市場干預等措施正在産生副作用。
海外投資者可通過深港通購買在深圳上市的881隻股票。交易比較活躍的股票包括珠海格力電器、美的集團和京東方科技集團(BOE)等大型企業。
與中國石油天然氣(中石油)和中國工商銀行等國有大型企業佔據優勢的上海股市不同,深圳股市的IT和消費相關等增長股較多。此外,外國投資者還能投資蘇寧雲商,日本樂購仕(Laox)作為入境消費的代表性概念股受到關注,而蘇寧雲商正是樂購仕的母公司。
三井住友資産管理香港公司的村井利行表示,「如何挖掘增長股將更加重要」。此前,外國投資者只能利用「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制度購買A股,但該制度設置了匯款限制,操作方面比較麻煩。
在互聯互通機制下,每天的買入上限額仍受到限制,但相對來説限制正在變得寬鬆。從股價收益率(市盈率)來看,香港為11倍,上海為16倍,而深圳超過40倍。深圳股市估值較高,有必要找出能使投資顯得合理的股票。
但截至目前,投資者的意識仍有局限。交易首日,從香港投向深圳的投資額僅為27億元,隨後連日低於20億元。與其説投資者挖掘潛力股票,不如説只是在試探性的買入流動性高的大盤股。缺乏支撐行情的力度,深圳和上海股市的下跌走勢突出。
自2015年中期的股市泡沫破裂以後,當局仍在進行市場干預,招致了投資者的懷疑。多家官媒在12月以後報導稱,當局正在關注前海人壽保險和恒大人壽保險的股票交易。認為上述公司以保費收入為基礎加大槓桿,有意抬高股價。
泡沫破裂後「國家隊」救市,而在資金開始從被收緊的房地産市場流入股市後,此次開始打壓市場參與者。即使推進只顧眼前的市場開放,但確保自由交易的根本性市場功能遭到損害,也難以吸引海外的長期資金。
中國股市和匯市還面臨另一個不確定因素。那就是美國的加息。很多聲音認為市場已經有所預期,另一方面,認為將導致2016年初人民幣和中國股市暴跌的觀點也很多。人民幣匯率正在逼近1美元=7元,貶值趨勢仍在發展,這也導致投資者對中國股市望而卻步。
已開始有觀點認為,中國政府已將2017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推遲至下旬。該會議在往年通常在上旬或中旬召開,但2017年出現推遲體現出中國政府關注美國加息動向和市場的反應。與表面上的風平浪靜相反,金融市場上難以形容的緊張感正在高漲。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 張勇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