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山宏為日經中文網撰稿:已經退休的兄弟三人在老家的街上一起吃飯。三人都在政府機關上班,並且小有成就。酒過三巡,不知不覺就聊到了房子的話題。
「我家有三套房子,一套我們夫妻住,一套給女兒女婿住,還有一套對外出租」。
「我家有五套房子,賣了一套現在還剩下四套,我是在行情好的時候賣的」。
「我在上海有一套高檔公寓,現在行情不好,打算觀望一段時間」。
雖然上述對話是筆者編的,但也並非完全虛構。根據所見所聞,將內容稍加改動,以避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即使不能當上大官,只要在政府機關工作,就一定有機會買房。有了一套房子後,就很容易擁有越來越多的房子。這是因為可以用第一套房子作擔保從銀行貸到購買第二套房子的資金。在市場經濟下,只要擁有資産,便容易以較低利率從銀行貸到錢。相反,如果沒有資産,收入又很低的話,就只能以很高的利率貸款。原因是向無資産人貸款的呆帳風險較高,銀行會蒙受損失。
銀行承擔高風險,理應獲得高回報。因而無資産人的貸款利息很高。在市場上,這是「公平」交易。但是這樣一來,沒有房子的人將越來越難以擁有房子,而上文中的兄弟三人只要有了一套房子,就很容易擁有越來越多的房子。市場經濟看似「公平」,但以長遠的目光來看卻並「不公平」。
筆者在日經中文網的這個專欄中不厭其煩地強調中國有必要完善市場經濟。對此,很多讀者批評稱,你所説的市場經濟只會擴大貧富差距,讓沒有資産的人感到絕望,導致社會動盪。正如讀者所説,筆者自己也深知市場經濟並不是萬能的。
即便如此,筆者仍固執地呼籲完善市場經濟是有原因的。上文中的兄弟三人退休前都是公務員。在中國,只要在機關工作,就容易以低價買到房子。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調查,中國的公務員人口占總人口的0.86%,然而在購房者中公務員所佔比重達到7.1%。雖然不知該數字是否準確,但不容否認的是相比其他職業,公務員在買房方面確實有優勢。
在亞洲,以中産階層為主的市民社會的形成進程滯後。過去,亞洲的任何國家都有皇帝或國王,為其服務的官員(公務員)和軍人都過著風光的生活。而人數最多的農民卻不得不繳納稅金,養活國王、官員和軍人。雖然也有生活富足的地主和商人,但是在總人口中佔比很小。商人和地主要想守護自己的利益,就要得到政府的保護。
因此亞洲在近代化過程中保留了以政府為中心的制度和社會習俗。日本明治維新後,政府開始振興官營企業,保護特定企業(財閥)。不用説,官員和軍人仍然跟從前一樣作為政府服務人員得到優待。在亞洲,日本、南韓、台灣、新加坡和泰國等國家和地區都走上了同樣的道路。這種政府干預經濟的體制被稱為國家資本主義。這種體制市場作用有限,政府官員和與政府勾結的企業經營者受益優先。
這種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初期階段非常有效。其原因是以政府為中心對短缺的資金和人才進行分配,使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然而,經濟發展到一定水準後,弊病也就變得突出了。
首先是不公平問題。與政府勾結的勢力優先受益,會導致賄賂現象嚴重,令普通民眾的不滿日益升溫。若這種不公平感擴大,民眾就會失去幹勁。其次,受到政府保護的企業大都會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且最終會成為經濟增長的絆腳石。
包括日本在內,以政府主導實現經濟發展的所有亞洲國家和地區都不得不克服這一課題。如果不將經濟與政治分離,轉換成以民間主導的純粹的市場經濟,就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腐敗、貧富差距和經濟減速的問題。正因為如此,筆者才在日經中文網這個專欄中一再強調不管市場經濟存在什麼樣的消極面,亞洲都應該首先要完善市場經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