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倍對日美同盟關係留下的「遺訓」
(2022/07/12)
-

秋田浩之:「如果日本不竭盡全力鞏固防衛,日美同盟的效力就無法保持」,安倍對維持日美同盟關係一直抱有擔憂和緊迫感。他果斷地採取「攻勢外交」,似乎取得了日美同盟關係明顯增強的成果,但內幕並非如此簡單……
-
保守政治家安倍是這樣處理對中韓關係的
(2022/07/11)
-

峯岸博:「為推動中日關係改善發展做出了貢獻」,安倍去世後,中國官方給出這樣的評價。雖然安倍在日本國內以保守政治家的面孔示人,但他在任期間,對華外交一直在尋找雙方的妥協點。與南韓的關係也是如此……
-
安倍晉三——劃時代的保守政治家
(2022/07/09)
-

島田學:「二戰後最年輕的日本首相」、「憲政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等,安倍晉三有很多引人注目的紀錄。他改變了日本的外交和安保政策,促使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法律通過。作為政治家族繼承人和一名"戰鬥的政治家",曾表示「想讓日本衰落的國力一下子恢復」……
-
被輕視的3D列印蘊含三大潛力
(2022/07/06)
-

村山惠一:10年前就有人提出「將發生3D列印機革命」,但隨著「只能用於試製」、「只能用於個人娛樂」等負面聲音加強,對3D列印的關注度下降。不過,筆者認為3D列印具有三大潛力。第一是供應鏈的重新構建……
-
俄烏衝突下中國動向或影響世界穀物行情
(2022/07/05)
-

吉田忠則:誰來養活中國?美國思想家萊斯特·布朗於1990年代提出這個問題。中國通過堅持白米和小麥等主食穀物的自給回答了這個問題,一直保持國內糧食供應的穩定。但烏克蘭是中國玉米進口的第二大來源地,在俄烏衝突背景下,中國的動向受到關注……
-
印度參加IPEF的如意算盤
(2022/07/04)
-

高橋徹:美國構建了新的經濟圈構想「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作為美國同盟國的日本、南韓和澳大利亞自不必説,令人意外的是印度加入。3年前,印度在RCEP談判中臨陣退出,但為何又要選擇加入IPEF?
-
經濟制裁對俄羅斯打擊有限?
(2022/06/28)
-

脇祐三:"歐美的對俄制裁已經失敗",普丁日前這樣強調。這也許不是單純的逞強。因國際經濟制裁而使被制裁國改變行動的例子基本上沒有發生過,歐美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
日本人為何不買日本股票?
(2022/06/27)
-

梶原誠: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提出「從儲蓄轉向投資」,希望讓日本的2千萬億日元個人資金承擔投資風險,企業利用這些資金實現成長。但目前的現實是日本的個人資金流向了海外股……
-
中國半導體實力能用自給率衡量嗎?
(2022/06/24)
-

山田周平:美國調查公司IC Insights認為中國的IC(積體電路)産量截至2026年將相當於中國IC市場的21.2%。而中國政府發佈的《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認為2016年的自給率就已經是33%。到底該如何對中國半導體做出評價呢?
-
歐盟「數位産品護照」的衝擊
(2022/06/20)
-

中山淳史:護照一般指的是官方頒發的寫入人的屬性和履歷的本人證明,起源很古老,可追溯至古代的埃及和羅馬時代。而給産品發護照,21世紀的歐洲將是首開先河。歐盟宣佈將個人電腦等的充電器限定為「USB Type-C」,這只是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