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汽車」會帶來什麼?
(2021/01/19)
-

中山淳史:美國蘋果公司將出汽車的消息接連不斷,如果屬實這有可能給現有汽車廠商造成很大影響。競爭的格局將是以豐田等有實力的部分現有車企和以特斯拉、蘋果為核心的主要玩家角逐。但蘋果不會為應對這種消耗戰而設想新業務……
-
印度將崛起,還是成為貧困大國?
(2021/01/15)
-

馬場燃:印度為何要與多邊貿易框架背道而馳,並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呢?背後原因恐怕是印度期待自身巨大的國內需求能夠增長。事情是有兩面性的,2025年之前印度勞動人口將以每月130萬人左右的速度增長……
-
特斯拉為什麼想造空調?
(2021/01/11)
-

中山淳史:專注於純電動汽車的特斯拉向日本車企等出售排放配額,每年獲得數百億日元的利潤。燃效在向電效時代轉變,重要的不再是硬體,而是之後的價值交易和服務業擴大……
-
2021年是日本歷史新階段的開端?
(2021/01/08)
-

芹川洋一:正如經濟領域存在各種週期一樣,日本的近現代史也經常被指存在某種迴圈。具有代表性的是「15年週期説」,按照這一學説,2021年至2035年,日本將進入下一個歷史階段。還存在「25年單位説」……
-
日本企業會第三次失敗嗎?
(2021/01/07)
-

梶原誠:「日本人失去了曾經的進取精神」,這是傅高義2004年留下的一句話。泡沫經濟崩潰以後,日本企業在全球性大競爭中失敗了兩次……
-
日本其實不會勞動人口不足?
(2021/01/06)
-

原田亮介:新冠疫情似乎加速了日本出生人數的減少,30年後日本的老年人口比率將接近4成。但日本的勞動人口真的不夠嗎?不要太悲觀……
-
松下與索尼的差距在哪?
(2021/01/06)
-

西條都夫:過去索尼和松下同為日本20世紀的家電雙雄,而在疫情下的2020年,二者的業績形成明暗兩分,索尼最終利潤預增37%,松下卻無法從長期低迷中擺脫……
-
日本入境中國隔離選在哪座城市好?
(2020/12/31)
-

從日本入境中國的人員需要在航班落地城市隔離兩周。各個城市用於隔離的酒店環境有何不同呢?大連的隔離酒店有會日語的工作人員常駐,還能點日本料理,代購煙酒……
-
皮爾·卡丹——服裝大師也是經營模式創造者
(2020/12/30)
-

皮爾·卡丹發明瞭向不同領域的企業出租品牌名的「授權業務」。雖然被諷刺為「過於偏向商業主義」,但他絲毫不為所動,表示「不想讓自己的名字被有錢人獨佔」。在開拓中國市場方面,皮爾·卡丹也走在行業的前頭……
-
中日探測器帶回的樣品可能揭開同一個謎
(2020/12/30)
-

小玉祥司:日本的探測器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帶回了樣品。在不到10天後,中國的嫦娥五號也從月球帶回了樣品。中日2顆探測器探測的目的地相距遙遠,但有可能包含以相同天體為起源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