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代表性的遊戲企業萬代南夢宮控股集團日前宣佈啟動一項計劃,稱要讓在動畫片《機動戰士鋼彈》中登場的身高達18米的高達在現實中「動起來」。具體要讓哪個部分做什麼動作等細節尚未決定,將在世界範圍內徵集具體的方案以及技術。據稱,該計劃將採用融合各種智慧結晶的「開放式創新」模式,並力爭在2019年《機動戰士鋼彈》開播40週年之際完成製作。
 |
東京台場樹立著與動畫形象等身大的鋼彈模型(C)創通日升 |
在7月9日召開的記者會上,萬代社長上野和典將這個計劃定位為「前所未有的娛樂」,並表示希望在開展這項計劃的同時能夠懷抱著推進日本機器人産業發展的遠大志向。
機器人産業考驗的是綜合實力
在以往,機器人産業給人的印象只是機械産業的一個分支,但如今機器人卻成為了一個考驗綜合實力的領域。負責高達計劃技術指導的早稻田大學常務副校長兼理工學術院教授橋本週司指出,「機器人技術融合了機械電子技術與資訊技術。所謂機器人就是擁有身體的電腦」。就像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小説中所描繪的那樣,人類與機器人的共存帶來社會與價值觀的變化和不安,而人類無法迴避「如何去面對這些變化和不安」這一研究主題。
7月10日,法國企業Parrot公佈消息稱,即將面向日本消費者發售的超小型無人機和步行機器人。圍繞機器人研究以及利用機器人的商業模式的開發競爭正在全球鋪開。在發佈高達計劃的記者會上,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指出,「日本的機器人技術正面臨危機」,表示被美國谷歌收購的波士頓動力公司在類似高達的高性能機器人的開發方面已經走在前頭,對日本目前的機器人開發與技術表示出擔憂。
高達是萬代南夢宮來的招牌動漫形象,也是其最大一顆搖錢樹。2013年,高達的相關銷售額達802億日元,同比增長23%,是其另一動漫形象「假面騎士」相關銷售額的2.6倍,更遠遠超過萬代的其他動漫形象。不僅在軟體以及相關內容産品方面,即使在硬體·模型産品製作方面,高達也擁有其獨特的優勢。
比如説高達的手辦模型,在日本被稱為「鋼普拉(Ganpula)」。這種模型在動畫開播的第二年首次發售,截至2014年3月底,累計出貨量達到了4億3400萬個。而且這些「鋼普拉」全部都在靜岡市的一家工場。為了削減成本,很多玩具都已轉至國外生産,但鋼彈模型卻始終堅持著「日本製造」。
我也曾經到訪過這家製造「鋼普拉」的工場。在一座和動畫中登場的高達一樣,高18米的三層建築裏,集合著商品企劃、設計和生産三個部門。而可以稱得上競爭力源泉的則是製作鋼彈模型的注射成型機。利用注射成型機,將加熱融化後的樹脂注入金屬模具中便可製作出「鋼普拉」。在其中一種四角框形模具中,4種顏色的模型部件可以實現一次成型。據稱,全世界只有在這裡才能製作4色的塑膠模型。
萬代將在最新模型産品的試製階段採用3D列印機。據稱,近期將引進新型印表機,估計可以更加精密的製作出接近最終成品的試製品。通過微調部件的尺寸,無需使用膠水就可以輕鬆拼裝完成鋼彈模型。正是這種對於生産技術的執著,支撐著萬代的高附加值商業模式。
「高達是日本機器人工學發展的契機」
當然,玩具模型不能和機器人相提並論,但是考慮到高達的魅力,其在機器人産業也足以擁有成為「英雄」的資質。
某知名大學的機器人研究者指出,「(日本)機器人工學發展的契機正是高達。從事機器人研究製作的人幾乎都受到了它的影響」。一家日本機器人創業型企業的管理者也表示,「在人才招聘會上,公司會在展區裏放上了鋼彈模型,結果吸引了很多有意從事工作的技術人員(前來諮詢)」。
在動畫片《機動戰士鋼彈》開播30週年的2009年,東京的台場樹起了一個與動畫形象等身高的鋼彈模型。直至今日仍吸引著來自亞洲等地的遊客前來觀賞。「鋼彈模型是酷日本的象徵。是原汁原味的日本文化」,即使是日本KADOKAWA的角川歷彥會長也表示自嘆不如。
「讓高達動起來」的方案徵集活動將於7月下旬開始。如果這個活動能夠造出一定聲勢,就很可能為日本的機器人産業提供一個聚集優秀人才和雄厚技術的基礎。「想親自讓高達動起來」,在這次計劃中一定會有很多技術人員深受觸動而參與其中。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惠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