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匯率持續走低,此前甚至已降至1美元兌109日元左右,重新回到2008年秋季雷曼危機前的水準。一般而言,日元貶值將會推動日本企業提高出口競爭力,但今年1~8月日本出口額僅為約46.9萬億日元,不到雷曼危機前同期(2007年1~8月)的90%。即使借助日元貶值東風,日本出口復甦腳步依然緩慢,原因何在呢?
雷曼危機後日元長期持續升值基調,轉為日元貶值是在2012年秋季。在過去約2年時間後,日元對美元匯率下降了約30%。與2005年1月~2007年6月的上一輪日元貶值局面的降幅(約20%)相比,此次日元貶值更加迅速。
如果日元貶值,日本企業就可以在出口目的地下調外幣計價價格,形成事實上的降價銷售,從而擴大出口。實際上,從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剔除物價波動影響後,季度實際出口額(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持續保持同比增長。但是,今年8月的實際出口額卻同比下降了0.2%,按季度計算,截至4~6月已連續2個季度出現下降。
日本出口低迷的原因大體上兩個。其一是此前一直拉動日本出口的汽車和電子産業的結構性變化。
日本各汽車企業由於受雷曼危機後罕見的日元升值的推動,已將生産基地轉移到海外。這一影響很快呈現,2013年汽車出口數量與2007年相比減少了近30%,趨勢一直持續至目前。今年1~7月,日元貶值推動日本汽車出口額比上年同期增長5.1%,但出口量卻減少了1.4%。
日本轉為海外生産的主要是普通車型,而出口主力已變為高檔車,這也是日本出口數量增長乏力的原因之一。豐田的海外生産比例預計將由2008年的約44%提高到2015年的約65%。通過對豐田的走訪調查來推算高檔車雷克薩斯佔出口量的比率,可以發現已由2007年的15%提高到2014年1~7月的23%。
高檔車為了保持品牌價值,即使在日元貶值的情況下,很多時候也不會在海外市場降價。由於日元貶值和海外貨幣升值,出口企業的盈利將增加,但出口數量卻難以增長。據8月日本銀行(央行)的一項統計數據,以合同貨幣計算的運輸設備出口物價相比2012年12月僅下降了1.7%。而在上次日元貶值頂峰時期的2007年6月,運輸設備出口物價相比2005年1月下降了2.7%。
日本電視和手機等電子産品的出口額從2007年至2013年減少了30%。與汽車行業不同,海外生産比例基本沒有改變。日本綜合研究所分析師山田久指出,「日本企業的競爭力下降是主要原因」。
在電子産品領域,出口零部件、進口成品的趨勢正在加強。在電視、手機和個人電腦等「資訊通信機械工業」的日本國內供貨量中,進口産品比率在2014年4~6月已經達到約50%。相比2009年的約24%膨脹了1倍多。日本手機2013年的凈進口額為1.6萬億日元,達到2007年的8倍以上。
日本出口復甦緩慢的另一個原因是全球需求復甦勢頭疲軟。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顯示,全球經濟增長率2007年為5.3%,而2014年將僅為3.4%。美國進口額自2012年至今基本持平。部分觀點認為,隨著頁岩氣的開採,製造業開始回歸美國國內,美國進口已變得難以增長。對於日本來説,如果與中國並駕齊驅的出口目的地美國的進口無法增長,即使迎來日元貶值,日本出口也將難以增加。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 森本學、杉本耕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