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企業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併購企業的品牌及海外銷路,還有一個中長期構想,就是通過利用海外的研究人才,提高技術實力。
2014年,上海第三産業在GDP中所佔的比例為64.8%,大幅超過全國平均水準(48.2%)。在打算將經濟發展引擎由「投資」和「出口」改為「消費」、加緊轉變結構的中國,上海的表現十分出色。
不過,由當地上海海立集團和日立製作所集團聯手設立的空調用壓縮機合資公司——上海日立電器副總裁李海濱卻這樣表示,「上海如果光靠金融業、物流業,沒有像樣的製造業,整個産業鏈條就是殘缺的」。
這反映出了中國經濟靠製造業支撐的自信。日本製造業也因為一線對産品製造一直保持熱情和執著,因此才能讓響噹噹的「Made In Japan」持續下來。中國是否也能走這條路呢?今後10年將決出勝負的關鍵。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支局 菅原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