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在印度新德里的郊外,泰國大型石油化學企業因多拉瑪集團的首席執行官(CEO)阿洛克·洛希亞(57歲)吸著電子煙視察了將收購的工廠。異國創業27年,在進駐第21個國家時,洛希亞終於衣錦還鄉。
|
因多拉瑪集團CEO阿洛克·洛希亞 |
因多拉瑪集團的瓶裝飲料用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居全球首位。每6個飲料瓶中就有1個是因多拉瑪供應的原材料。供應網擴大到南美以外的4大洲,在美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全球戰略中發揮著幕後作用。
凱旋回到印度並不是因為感傷。洛希亞表示:「只是(收購)時機和價格合適」。他平靜地形容自己「文化和宗教上是印度人」。
和華僑一樣,「印僑」是從印度移居的印度人。像塗世界地圖一樣的企業擴大戰略,可以説是遊牧民族一樣輕鬆超越國境和國籍的洛希亞的實力所在。
洛希亞的父親出生於印度西部馬爾瓦。馬爾瓦爾是個出商人的地方,在全球銷售農産品和纖維。洛希亞的姐姐生於日本神戶。洛希亞曾在緬甸定居,因1962年緬甸軍事政變而被流放。在亞洲多地輾轉後,他終於在印度尼西亞創建紡織工廠。
為分散風險,父親命令繼承家業的3個兒子中有2人要在印度和泰國創業。拿著550萬美元的洛希亞來到泰國。1988年29歲的洛希亞開始創業,將主要力量放在已開發國家大型石油企業尚未涉足的樹脂領域。
泰國經濟界是華僑的大本營。「和已被泰國人同化的華僑相比,我們印僑較為保守」,印僑企業家協會會長如是説。轉機發生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泰銖暴跌使華僑企業相繼破産,反而讓以出口為主的因多拉瑪業績上升。洛希亞「想起不讓所有兒子集中在印度尼西亞的父親」,從2003年收購美國企業開始進駐全球。
通用品PET的進入門檻較低,甚至被認為「可在網上買到製造專利」。但憑藉近20%的全球份額和供應網,洛希亞在和大型飲料廠商談判時一步也不退讓。如今,在他面前「想被收購的工廠」也排成長隊。
在全球活躍的印僑人脈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有聯繫。本部位於盧森堡的全球最大鋼鐵企業安賽樂米塔爾CEO拉克希米·米塔爾(65歲)是洛希亞嫂子的兄長。他們的父親都是在印度尼西亞定居的馬爾瓦爾商人,兩家喜結聯姻。通過接連不斷地收購,他們的兩個兒子站在了世界的頂點。
數以萬計的華僑和印僑的地緣和血緣關係像地下水脈一樣,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將多樣的亞洲聯繫起來。隨著亞洲的興起,曾隱藏在華僑陰影下的印僑已開始旋轉國際産業重組的齒輪。
————————
阿洛克·洛西亞(Aloke Lohia):1958年生於印度的商業名城加爾各答。10歲前在曼谷生活,後移居印度。1978年新德里大學商學部畢業後,到其父兄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經營的紡織工廠擔任相關財務工作。1988年舉家移居泰國後成立生物化學工廠,成為現在因多拉瑪的前身。1995年進入瓶裝飲料原料用PET業務。2003年通過收購經營陷入困境的美國企業正式開始全球化。目前在4大洲21個國家擁有工廠,現年57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