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策」是中日競爭的分水嶺
2017/04/28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已經3個多月。被視為美國第一大和第二大貿易赤字國的中國和日本幾乎同時啟動了與美國的雙邊經濟外交。在「應對川普」方面,中國和日本在時間軸和戰略上都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一過程將成為預測世界經濟新秩序的分水嶺。
![]() |
4月18日,日本副總理麻生太郎和美國副總統彭斯在東京結束了長約1小時的日美經濟對話後,雙方都表示「日美關係打開新一頁」,展示了兩國的同盟關係。但其中存在著微妙的分歧。
麻生太郎和彭斯會談後的聯合聲明與以往相比有了微妙的變更。「貿易與投資規則」曾經排在「經濟與結構政策」之後,此次因美國的強烈要求而將其提升至首要內容。此外,「規則」也被改為「規則/問題(issue)」。據説美方曾希望使用「壁壘」的説法,但最終選擇了含義更加模糊的「問題」一詞。
在2月的日美首腦會談中,日方提出設置由日美政府二號人物領導的廣泛對話方塊架,將焦點從雙邊貿易問題上分散。這是日方的智慧之舉。雖然被內定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的羅伯特·萊特海策遲遲未獲得國會批准,美國政府的內部體制尚未完善,但也盡了最大努力。
「將來也許會變為雙邊貿易談判」,美國副總統彭斯指出。今後,貿易規則的磋商將由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等人負責。羅斯曾點名歐洲、日本和中國並明確表示「(這些國家)雖然倡導自由貿易,但實際上是保護主義」。
已宣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合作協定(TPP)的美國川普政府正在尋求消除雙邊貿易上的不均衡。在農業等領域,美國有可能要求日本給予超過TPP12國協議的市場開放程度。在日本探索TPP11國協定生效的道路之際,必須做好被夾在美國和其他TPP成員國之間左右為難的心理準備。
距離2018年秋季的美國中期選舉還有1年半,川普絕對會努力在貿易領域留下成果。
佔美國貿易赤字近50%的中國也在積極尋求通過「雙邊」方式與美國達成相互妥協。在安倍訪美之後2個月的4月7日,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制定「百日計劃」達成了協議。此舉意在短期內拿出具體的成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