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士兵脫北看朝鮮「市場經濟」的虛實
2017/07/07
另一方面,地方上的朝鮮人在事實上被斷給,被迫開始自給自足。非法黑市成為了這些人的謀生手段。脫北者等各方的證詞顯示,最初人們只是將副業生産的農作物和生活用品拿到市場上去交換白米和必需品,隨著交易範圍的逐漸擴大,有的商人開始專門從中國採購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到市場上來賣。據悉,現在「只要有錢什麼都能買到」,市場總是非常紅火。
「放任」滋生出市場經濟
朝鮮嚴格限制居民的旅行和移動,但一些有商業頭腦的人通過賄賂建立了覆蓋全境的流通系統。控制商品供給的商戶擁有決定主要商品價格的強大許可權,這些人不斷積累財富,成為了朝鮮的新興富裕層。朝鮮全境的黑市數量超過400處,是普通百姓維持生活的必要存在。
![]() |
金正恩視察導彈發射試驗(登載於6月9日的朝鮮勞動新聞,Kyodo) |
由於領導層以「自力更生」的名義對平壤以外的地方經濟政策不聞不問,結果孕育了自然發生的「市場經濟」。當局為了取得黑市的控制權,曾多次嘗試進行取締,但每次都遭到百姓的反抗,最後只好默認。
除了官員以外,被迫自力更生的還有人民軍士兵。雖然部隊有少量配給,但年輕士兵們很多都出現了營養不良。部隊除了從農民手中徵收「軍糧」外,自己也在種植農作物,但大部分必須上交給軍隊上層。
底層士兵有時會被調去幹農活或搞建設,因此不能像工廠和農場的普通民眾一樣專心於副業,經常發生被逼得走投無路的士兵集體盜竊和搶劫的事件。尤其是最前線的士兵,他們有機會聽到南韓播放的批判朝鮮體制的廣播內容。可以想像,饑餓和士氣低下成為他們決心脫北的原因之一。
金正恩提出了「核開發與經濟重建的並進路線」,但經濟重建的對象歸根結底只限於維繫體制不可或缺的特權階層。不過,被領導層拋棄的普通百姓的生活通過黑市得到改善,還孕育了「市場經濟」。在國家向核導開發投入鉅額資金的同時,乾瘦的一線士兵卻不斷出逃。這就是朝鮮抱有的典型矛盾。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電子版亞洲總編 山口真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