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改寫經濟學教科書嗎?
2017/12/07
村山宏:雖然不是中國的官媒,但我有時仍然有這種想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實現的經濟政策也許會改寫經濟學的歷史」。被稱之為「習近平經濟學」的政策內容的理念是黨和政府的指導優先於市場規律,政治強力介入經濟。經濟學教科書中認為政治過度干預經濟會造成運作效率降低,但在中國,政治介入下的經濟運作似乎非常順利。
「習近平經濟學」的威力
在10月舉行的十九大上,習近平作的報告中有一句話引起很多中國觀察家的關注。那就是「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是毛澤東説過的話,意思是無論什麼領域都必須服從黨的領導。此前除政治和軍事領域外,黨的絕對領導性已經放寬,但此次顯示出了再次加強在所有領域黨的領導性。當然,經濟也必須在黨的控制之下。
![]() |
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kyodo) |
這種方式是利用市場原理的活力,但在重要方面保留黨和政府介入經濟的做法。「習近平經濟學」的代表就是國有企業合併。當務之急是對産能始終過剩的國有企業實施撤並重組。如果是健全的市場經濟,會通過優勝劣汰推進合併,但中國在政府的主導下加速整合。鐵路車輛、海運及鋼鐵等國有企業合併,誕生了巨大的壟斷和寡頭企業。今年夏季,大型發電企業中國國電集團與大型煤炭企業神華集團也決定合併。
從教科書上來看,這並不是好政策。壟斷和寡頭市場不會發揮競爭原理,經濟活動的效率可能會降低。但在中國現實中,合併正在發揮效果。如果各産業都合併成少數的巨大企業,黨和政府更方便徹底進行領導,也容易推進減産。過度競爭和生産過剩的情況減少的話,産品價格就會上漲,利潤也會增加。2016年中國的能源和礦工業領域的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6.7%,但2017年1~9月同比增長47.6%。
另外,中國還在推進國有企業引進民間資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例如,中國聯合網路通信(中國聯通)接受了阿里巴巴集團等約10家企業的出資。雖然引進民間的資金和技術,但對於涉及經營核心的部分,政府和公共機構作為大股東依然保留影響力。由於所有權(經營權)變得含糊不清,以前一直認為應該避免這種方式,但現在中國特意選擇了這種方式。
黨和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密切關係還擴及新興民營企業。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百度等壟斷網際網路市場的民營企業的誕生正是政府對谷歌等外國網際網路企業進行限制的結果。對於黨和政府來説,只有少數大型的網際網路企業存在的話,更容易對網路上管理和監察。得益於保護主義,中國在短期內培育出比肩美國企業的大型網際網路企業。
從開放自由的市場經濟的立場來看,這是最糟糕的環境,但是實際上對於投資者來説,壟斷企業充滿魅力。其原因是不會捲入與外部的競爭中,企業能夠穩定盈利。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通過上市籌措到鉅額資金,還因為巨大化收集到龐大的數據。在日歐網際網路企業成長放緩的情況下,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獲得了大數據和鉅額資金,在人工智慧的研發中也處於有利立場。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