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改寫經濟學教科書嗎?
2017/12/07
金融市場也是一樣,因為中國政府的介入而避免陷入混亂。本來中國在緩慢推進外匯和股市交易走向自由化,但是卻引發股價劇烈波動、人民幣大幅貶值,離經濟危機只差一步之遙。中國政府通過限制股票交易來支撐股價,通過限制資金外流阻止人民幣貶值。從市場原理的理想來説這顯然是一種倒退,但是這樣做避免了危機。擔心受到金融危機波及的海外國家也只能對中國的做法保持沉默。
對海外的競爭也有用?
從上述一系列的經濟現象似乎可以看出中國黨和政府對經濟的介入産生了效果。如果任由市場原理髮揮作用,國有企業可能破産,大型網際網路企業也無法誕生,還有可能陷入經濟危機。每當共産黨和市場共同發揮作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停滯不前的時候就會遭到批評,但是正是這種方式使得中國的國內生産總值擴大到全球第2的規模。如果持續下去的話,強化黨領導的「習近平經濟學」會不會帶領中國經濟走向更加繁榮的局面,顛覆經濟學的常識呢。
現在下結論也許還為時過早。目前中國的每人平均GDP約為8000美元,屬於中等收入國家的水準。在這個階段,僅僅照搬日美歐的商業模式和技術革新就能取得增長。以市場為媒介的高效的資源分配還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在每人平均GDP超過1萬美元,向2萬美元邁進的追趕型經濟體制下,在國內成長壯大的中國企業將在國外遭遇真正的競爭。屆時,「習近平經濟學」將受到真正的考驗。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