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節點:從戰後到災後
2018/02/20
安倍政權在這5年裏儘量不改變對政權構成支撐的關鍵人事格局。除了再次成為首相的安倍本人外,副總理麻生太郎和官房長官菅義偉等人也一直在任。卸任議員職務的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繼續負責修憲工作,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簡直就是「後繼無人」。不僅沒有培養安倍的接班人,也沒有培養政權關鍵人物的接班人。儘管安倍政權已經明顯「老化」,但「安倍之後還是安倍」的狀態仍將持續。
日本自佐藤政權以來,執政5年以上的政權必定後繼有人。「三角大福中(三木武夫、田中角榮、大平正芳、福田赳夫、中曾根康弘)」、「安竹宮(安倍晉太郎、竹下登、宮沢喜一)」、「麻垣康三(麻生太郎、谷垣禎一、福田康夫、安倍晉三)」,讀起來就像打油詩一樣。日本老化的政權缺乏緊張感,雖然大多數日本人繼續支援自民黨政權,但內心希望首相不是安倍也行。
在經濟方面,從表面上看日本的經濟狀況還不錯。「沙拉碗政治」沒犯什麼大錯,在外交和安全保障方面也呈現安倍一面倒態勢。
強大在野黨不復存在
可怕的是在野黨的崩潰。這是因為沒有強有力的在野黨,安倍政權將喪失政策推進的方向性,擺不清自己的位置。
即便如此,安倍政權仍將持續下去,很可能延長至平成的30年之後。從明治維新150年的角度看,安倍與桂太郎和伊藤博文等明治時期長州藩士出身的首相並駕齊驅,實現了長期執政。
平成的30年與明治維新後的150年。希望每個日本人都想著這些時間點製作年表,把回想起來的事情寫進年表中,也許能看到什麼?如果能夠看到新時代的樣子那就太好了。
![]() |
御廚貴:1951年出生。東京大學博士(學術)。專業為日本政治史。東大尖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