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數字裏的中日關係40年

數字裏的中日關係40年

2018/10/26

PRINT

中日深度觀察

   

      觀察當時中日關係也可以發現,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自2001年後每年參拜靖國神社,2005年中國更發生了反日遊行,中日關係逐步陷入“政冷經熱”。2003年以後,日本人對中國的抱有親近感和不抱親近感的比率徹底逆轉。除在2008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日,中日間簽署第4個政治文件後,日本人對中國的親近感在2009年出現小幅回升外,整體呈逐年下滑的趨勢。

   

      2010年中日GDP逆轉,中國漁船與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在東海海域發生衝撞事件。當年日本人對中國的親近感大幅下滑至20%,而不抱親近感的比率則大幅提高至77.9%。在經歷了2012年的中國反日運動後,日本人對中國的親近感在2015年降至歷史最低的14.7%,相反不親近感則提高至歷史最高的83.2%。2015年後,隨著中日尋求關係改善,日本對中國的親近感正逐年小幅回升。

  

      中日相互“好感度”

     

      除了日本內閣府的調查外,日本民間非營利團體“言論NPO”與中國方面自2005年起每年實施的“中日共同輿論調查”也反映了兩國民眾彼此間好感度的變化。從13年的調查數據來看,無論是中國人對日本的印象,還是日本人對中國的印象,負面印象始終高於好印象,總體並不樂觀。

  

       

      具體來看,日本人對中國的好感度方面,回答“有好感”的比率2007年到達峰值的33.1%後整體呈下滑趨勢,2014年更是降至最低的6.8%,相反回答“沒有好感”的比率則在2006年後大幅上升,2014年更是達到了最高的93%。一方面,中國人對日本的好感度方面,回答“有好感”的比率自2005年到2010年一直處於逐年上升的趨勢,最高達到38.3%,但2013年驟降至5.2%,之後又處於逐年回升的態勢。回答“沒有好感”的比率在2007年處於最低的36.5%,之後基本處於逐年上升的趨勢,2013年這一比率達到歷史最高的92.8%,此後則逐年下滑。

     

      不過,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中日兩國民眾彼此的好感度總體出現了上升,而負面印象則出現下滑的趨勢。尤其是從2018年的最新一次調查來看,中國人回答對日本“有好感”的比率達到了自2005年調查開始以來的最高值的42.2%,回到“沒有好感”的比率(56.1%)也降至2011年後7年來的最低。不過,日本人對中國的印象方面,回答“沒有好感”的人仍達到86.3%,回答“有好感”的人則僅為13.1%,與中國人對日印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經貿往來

   

      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的1978年也是中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之年。在之後的40年裏,中日間的經貿交流與合作不斷被推進和發展,諸多日本企業進駐中國,而近年來,逐漸增強實力的中國企業也開始走向日本市場。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1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9
投票總數: 4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