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所當然的日美同盟關係在終結
2018/12/28
馬蒂斯最近與川普會面,建議其打消將美軍撤出敘利亞的想法。但是,據稱他的建議沒有被接受,於是當場表達了辭職之意。
|
「必須對同盟表達敬意」,馬蒂斯在辭職書中如此寫道,暗中批評了川普。據稱這招致川普的不滿,當初定在2019年2月底的辭職日期被提前了2個月。
基於這一來龍去脈,日澳韓和歐洲應該從中吸取哪些教訓呢?首先應該銘記在心的是,以得失來看待同盟價值的川普的言行今後也不會改變。隨著2020年11月的總統選舉臨近,這樣的舉動或將進一步增加。日美同盟也難以高枕無憂。苗頭已經出現。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9月下旬在紐約2次與川普會談。據稱,在被低調處理的交流中,存在如下的緊張的一幕。
「應該讓同盟的負擔變得更加公平」,川普流露出對日本的不滿。安倍説明了日本支付的美軍駐紮經費的巨大規模,反駁稱「與加利福尼亞州相比,在日本駐紮的美軍花費更低」。
事實上,這並非第一次。據稱,在將安倍作為目標前,川普雖然沒有公開批評過日本,但也曾對同盟國的「搭國防便車」的行為進行過批評。
即便不會如此極端,但接下來的美國政府或許也將持續保持冷淡的同盟觀。在「9·11」恐怖事件以後,美國在近20年裏在中東和阿富汗參與戰爭。在美國近代史上,幾乎沒有如此漫長的戰爭,美國已疲憊不堪。宣稱美國已不再是「世界警察」的正是前總統歐巴馬。
即便如此也要和美國保持強有力同盟關係的各國需要付出2項努力。第1是加強自力更生,逐步改變對美國全面依賴的局面。在川普對同盟的批評中,對事實的誤解不在少數,但不得不承認有一定道理。
例如,美國可能為保衛日本而戰,而日本卻沒有為保衛美國而戰的義務。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NATO)彼此能啟動集體自衛權,但全部國防支出的7成依賴美國。
在美蘇冷戰期間,美國有理由慷慨地幫助處在最前線的日歐韓。但冷戰已經在30年前結束。
第2個對策是為彌補美國的軍事參與減少,擴大與美國以外國家的安全合作。從日本的角度來看,澳大利亞、印度和東南亞的海洋國家成為優先度高的夥伴。雖然已開始推進合作,但需要進一步加速。
1951年,時任日本首相吉田茂與美方簽署《日美安保條約》,選擇了在防衛上依賴美國、加快復興的道路。他在晩年留下了這樣一段文字:「我對永遠指望他國的力量抱有疑問」。可見,他已經認識到無法通過搭美軍的便車來維持同盟。
視同盟為理所當然的時代正在走向終結。令世界認識到這一點可能成為川普的歷史性作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評論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