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能源主導權競爭是技術之爭
2019/05/29
在2017年的光伏面板供貨量世界前10家企業中,9家是中國企業。同年銷售的純電動汽車有5成是面向中國。政策帶來的強有力援助措施有助於形成基礎雄厚的企業群。
純電動汽車優於引擎汽車,風力發電優於燃氣輪機,中國著重發展的不是落後於日美歐的現有技術,而是借助新一代技術掌握主導權。在「中國製造2025」提出的産業戰略中,能源是重點領域,是爭奪技術主導權的中美攻防的最前線。
中國消費著世界近1/4的能源,中國所推動的能源轉型有可能具備決定世界潮流、支配未來能源秩序的力量。這正是美國所害怕的局面。
先進和創新技術的保持將決定能源主導權的走向。隨著中美摩擦升溫,在美國的能源研究者當中,被稱為地緣科技學(Geo-Technology)的概念正在被倡導。
當今時代,能源地緣政治的重心不在於資源的多寡,而是由技術的優勢地位決定。在中美攻防的夾縫之中,日本應何去何從呢?重要的是作為不可或缺的存在參與進去,而不是反抗中國主導的能源秩序,或者束手無策。
日本綜合研究所的高級專家瀧口信一郎表示,「即使光伏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等個別的設備技術難以挽回,但在控制多個設備的系統技術和駕駛技術方面,也能發揮日本的優勢」。如何培育這些技術?日本的能源戰略也需要轉移重心。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松尾博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