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培育原材料産業擺脫日本並非上策
2019/08/16
採用ARM的半導體技術的移動終端的市佔率預計達到9成,甚至有説法稱,如果沒有ARM的技術,智慧手機業務就無法維繫。ARM與日本的原材料廠商走上不同的道路,作為獨一無二的存在,掌握著半導體行業的命運。相反,日本在設計領域的發展落後,處於英美的半導體開發企業的下風。看好ARM的優勢地位的日本軟銀以240億英鎊(約290億美元)的鉅額資金收購了ARM。
貿易簡單來説就是交換有競爭力的貨物的體系(比較優勢法則)。缺乏具備競爭力的商品的國家在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還將導致貿易逆差。如果想在貿易談判中佔據有利地位,必須擁有具有壓倒性競爭力的貨物和服務。南韓由於從日本引進技術,比日本更有優勢的貿易商品較少,在與日本的談判中處於劣勢地位。如今即使在原材料産業上追趕日本,製造同樣的産品,在價格以外也難以掌握主導權。
在這一點上,中國在日本企業具有優勢的原材料和機械等領域之外開始發揮優勢。在基於智慧手機的結算和人工智慧(AI)領域領先世界的中國企業大量誕生。如果南韓也把投向原材料産業的資源投入新産業培育,獲得能成為談判籌碼的獨一無二的具有競爭力的産業,或許是上策。軟銀的會長兼社長孫正義7月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會談時,表示「第一是AI,第二是AI,第三還是AI」,建議對AI進行集中投資。
此次,在南韓提出培育舉措的100個戰略品類中,即使具有緊迫性的20個品類需要實現國産化,但其餘80個品類是否有必要全部推進國産化呢?另一方面,日本是否因原材料産業的優勢而驕傲,在新一代半導體設計和AI開發競爭中落在後面呢?日韓兩國在民族主義的熱情降溫之後,或許都應該重新加以思考。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