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美國主導的亞洲秩序開始走向終結?

美國主導的亞洲秩序開始走向終結?

2019/11/06

PRINT

      

  就連在此次的一系列首腦會議上最受關注的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的幕後主角也是美國。

       

  RCEP源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被提出的廣域自由貿易協定(FTA)構想。中國提議建立「東盟+3(中日韓)」框架,而希望削弱中國影響力的日本則提出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印度的「東盟+6」框架。由於意見分歧,各方一直處於膠著狀態。

    

  起到關鍵作用的是美國。受2008年的金融危機影響,成為世界金融危機震源地的美國為了轉變依賴國內過剩消費的經濟模式,希望擴大對亞洲的出口。2010年,8個國家啟動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談判。

       

召開東亞峰會的泰國曼谷的街頭(Reuters)

       

  中國警惕這樣下去亞洲的廣域自貿協定將由美國主導,因此向日本提出的方案靠攏。東盟已經分別與6國締結了自貿協定,而6個國家相互之間沒有自貿協定,這種情況下東盟更容易成為「轉机站」。但是東盟為了掌握建立自由貿易圈的主導權,於2011年提議建立RCEP談判框架。

     

  因為TPP而意外推動了RCEP的美國增加了馬來西亞、日本等TPP成員國,2016年12個國家簽訂了TPP協定。但是2017年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毫不猶豫地宣佈退出TPP。川普政權不惜與中國、歐盟(EU)等打起貿易戰,轉向貿易保護主義,在這種情況下,RCEP具有充當守護自由貿易體制堡壘的意義。

    

  「將推進力爭2020年簽訂協議的作業」,在談判啟動的6年半後,RCEP仍未談攏。雖然反對削減關稅的印度今後可能會退出談判,不過各國推進談判的堅定姿態與美國的排外姿態形成鮮明對比,顯示出亞洲守護多邊主義的決心。

      

  一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我們也把RCEP的談判過程告知美國,但是美國根本不怎麼關心」。1990年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提出的「東亞經濟集團(EAEG)」倡議以及1997年日本提出的「亞洲貨幣基金(AMF)」因美國的阻攔而胎死腹中,過去一直試圖維持對亞洲影響力的美國的態度發生重大變化。

    

  雖然美國在高聲倡議「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但是卻不加遮掩地輕視亞洲。將來回過頭看,今年的東亞峰會或許會被定位為美國主導的亞洲秩序走向終結的開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亞洲總局長 高橋徹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5
具有一般參考性
 
6
不具有參考價值
 
4
投票總數: 2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