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三菱與日本(4)AGC的「舍易就難」

三菱與日本(4)AGC的「舍易就難」

2020/11/20

PRINT

      岩野惠:作為玻璃企業品牌廣為人知的「AGC」是2018年從「旭硝子」改名而來,在全球範圍統一了品牌,也是三菱集團旗下的企業。在新冠疫情之下,來自汽車和建築的需求減少,作為祖業的玻璃業務陷入苦戰。在此背景下,AGC將積極對新增長領域展開投資。創始人以不屈的精神挑戰了高難度的玻璃製造。能否繼承創業的精神,耐心培育出新業務將成為重新實現增長的關鍵。

  

創業期的尼崎工廠(現為關西工廠尼崎事務所)

  

      企業名不冠「三菱」的理由:萬一失敗不給三菱抹黑

 

      旭硝子(現為AGC)是三菱財團第2代社長岩崎彌之助(彌太郎的弟弟)的次子岩崎俊彌於1907年創建的。目標是製造在日本國內仍沒有人取得成功的平板玻璃。據悉,出於萬一失敗也不想破壞三菱名聲的想法,企業名稱主動沒有冠以「三菱」字樣。

 

      實際上,岩崎俊彌及其弟岩崎輝彌向旭硝子出資過半,他們沒有把這家企業當作三菱合資企業的業務,而是岩崎家族的業務。

  

      岩崎俊彌立志生産玻璃是在日本贏了日俄戰爭、産業發展迅猛的時代。日本的近代化迅速推進,西式建築不斷增加,但平板玻璃大部分為進口産品。玻璃的國産化是日本的夙願。

 

      岩崎俊彌曾留學倫敦大學,是專攻應用化學的技術人員。如果以利益為先,他應該不選擇造玻璃,而是以化學作為職業的道路。但他執著于製造出社會需要的材料,最終選擇了玻璃。「我對困難已有心理準備。即使用一生時間,也要使國産化取得成功」,岩崎俊彌向父親岩崎彌之助表明了決心。

 

      玻璃製造的路上佈滿了荊棘。AGC最初採用的製造方法是通過工匠向一頭放著熔化玻璃的管中吹氣,使玻璃延展成薄層。曾採取8小時3班倒的工作體制,但能8小時一直工作的人很少,不斷出現早退者。品質和價格都無法與海外進口産品相抗衡,在約6年時間裏,虧損持續增加。

   

創業初期工匠用吹氣的方式製造平板玻璃

    

      在走投無路之下,岩崎俊彌將公司的命運賭在了向最先進設備的投資上。最終,吹玻璃的作業實現自動化,大幅提高了生産效率。幾乎同一時期爆發的第1次世界大戰讓歐洲的平板玻璃生産和出口中斷,這也成為了AGC的東風,擴大了平板玻璃的國內份額,並開始對海外出口,業績快速復甦。當時1925年的利潤甚至是1913年的約86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3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