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中日探測器帶回的樣品可能揭開同一個謎

中日探測器帶回的樣品可能揭開同一個謎

2020/12/30

PRINT

      小玉祥司:12月6日,日本的探測器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順利返回地球圈並將裝有小行星樣品的密封艙送回了地球。在不到10天后的12月17日,中國的嫦娥五號也從月球帶回了其採集的樣品。中日2顆探測器探測的目的地相距遙遠,但有可能包含以同一天體為起源的物質。兩個探測器帶回的樣品還將成為弄清生命進化之謎的線索,2021年啟動的正式調查分析將受到關注。

         

  

      隼鳥2號的密封艙之中確認裝有漆黑的小石塊和沙子。樣品重量達到預定目標50倍以上的約5.4克。其中很有可能大量包含由碳等形成的有機物。參與隼鳥2號計劃的科學家、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渡邊誠一郎充滿期待地説,“(樣品)與隕石相比更黑。我們覺得可以弄清很多事情”。

   

      一方面,嫦娥五號帶回了約1.7公斤的月球樣品。在約50年前,美國通過阿波羅計劃帶回了近400公斤的月球石頭,但著陸地點的形成年代集中于約35億年前。而嫦娥五號則從據稱相比起來明顯更新的13億~19億年前形成的地點帶回樣品,這一點受到關注。

   

      2個探測器帶回的樣品分別成為弄清太陽系歷史的重要線索。不僅如此,與生命進化相關的共同起源也有可能浮出水面。所謂共同起源指的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環繞的“小行星495(495 Eulalia/歐拉莉婭)”。

        

隼鳥2號帶回的樣品(圖由JAXA提供)

 

      小行星495是成為“龍宮”來源的母天體的候選之一。在約8億年前,作為來源的天體因撞擊而被破壞,形成了以小行星495為中心的小行星群。被稱為“小行星495家族”。粉碎的碎片的一部分再次匯聚,形成小行星,開始環繞遠離小行星帶的軌道。有分析認為“龍宮”或許就是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分析日本的環月衛星“月女神(SELENE,日語:かぐや)”的數據,可以發現大量碳離子從月球逸出。根據此前解釋月球誕生、屬於主流的大碰撞説(giant-impact hypothesis),月球並不存在大量的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6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10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