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問題是日本型,還是美國型?
2021/09/29
河浪武史:中國恒大集團的經營不安問題正在動搖全球市場。在中國的信用膨脹的背後,存在雷曼危機後找不到出路的全球過剩資金。在1980年代以後,日本、墨西哥、東南亞和美國,泡沫在全球轉來轉去。日本泡沫破裂的影響局限於國內,但美國的金融危機在全球範圍留下了傷痕。中國需要吸取危機的教訓,實現軟著陸。
以過去400年的金融危機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史學家查爾斯·P·金德爾伯格等人將日本的1980年代列為「世界十大金融泡沫」之一。引發恒大問題的房地産市場過熱與日本的路徑相似。因為背後都是鉅額順差引發全球經濟失衡,最終要求擴大內需。
中國的市場過熱起點是2008年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措施。在處於雷曼危機之下的世界的強烈願望下,中國啟動了鉅額的財政刺激。貨幣寬鬆刺激了民間資金,相當於廣義新增貸款的「社會融資總量」從2008年的約7萬億元迅速增加至2009年的約14萬億元,翻了一番。2008年的民間債務餘額(非金融部門)與國內生産總值(GDP)之比為112%,但到2020年增至2倍的222%,出現典型的信用膨脹。
![]() |
中國恒大集團經營不安的開端是防止房地産市場過熱的舉措 |
日本的經濟泡沫起點是1985年的廣場協議。美歐要求擁有鉅額經常項目順差的日本大幅擴大內需。由於日本銀行(央行)的連續降息和政府的財政刺激,日本的非金融領域的民間債務餘額(非金融部門)從1985年的165%增加至1993年的218%。金融市場的自由化大幅推高了房價和股價,這一點與目前的中國如出一轍。
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在2007年達到GDP的9.9%,「過剩儲蓄」回流到世界,成為美歐住宅泡沫的原因。經常項目順差2020年降至1.9%。在雷曼危機後,過剩資金流向中國國內,導致了房地産市場等的過熱。
中國風險將對世界經濟産生多大的影響?本國資金膨脹的日本泡沫在破裂後並未導致嚴重的世界危機。當局的應對措施也成為決定性因素。1997年,對於「自主停業」的山一證券,日本銀行決定在未完成資産評估的情況下給予特別貸款。這是因為山一證券在歐洲擁有銀行子公司,其經營破産可能在國際上引發連鎖反應。日本銀行遭受了1111億日元的損失,但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日本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
![]() |
在宣佈自主停業的新聞發佈會上,山一證券社長野澤正平(右)和會長五月女正治説:「感覺對不起員工」。 (1997年11月24日,東京證券交易所) |
中國屬於銀行主導的間接金融系統,這一點也和日本相似。日本受到刺破泡沫的輿論影響,重創了銀行的資産負債表,遭遇了經濟整體的長期停滯。如果中國政府在處理上不出錯,有望通過公共資金等分階段處理不良債權。屆時,央行將面對伴隨公共資金援助出現的「道德風險(moral hazard)」。美國也在2008年一度對大型證券公司貝爾斯登(Bear Stearns)伸出援手,但由於華爾街的批評聲加強,放棄了對雷曼兄弟的公共援助,結果發展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