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問題是日本型,還是美國型?
2021/09/29
中國的經濟增長也利用了海外資金。恒大發行了195億美元的美元債券,據稱貝萊德集團(BlackRock Inc,也稱黑岩) 等全球資産管理公司進行了投資。如果債務違約成為中國整體的風險,危機的震級將更大。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統計顯示,中國的非金融部門背負了5450億美元的美元債務,相比雷曼危機前增加了15倍。
如果影響波及美元債市場,對世界的影響將難以避免。美國的雷曼危機發展為全球危機,是因為從海外接納了大量的投資和貸款。2008年的美國金融和資本收支增加7700億美元,借助鉅額海外資金彌補了經常項目逆差導致的資金短缺。1990年代,墨西哥和亞洲各國也因海外資本流入相繼面臨泡沫和金融危機。中國同樣被定位為新興市場國家,但規模完全不同。可以説中國的信用風險分別具備日本型、美國型和新興市場國家型的特點。
查爾斯·P·金德爾伯格等人在著作《瘋狂、驚恐和崩潰:金融危機史》之中指出,1980年以後「在金融危機的頻率、規模和嚴重度等方面,都將是金融史上最為動盪的時代」。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前行長默文·金恩(Mervyn King)表示,「1989年柏林牆倒塌後,中國、前蘇聯各國和印度等迅速加入國際貿易體系,大量的過剩儲蓄流向了資本主義社會」。
實際上,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包括現金存款和一部分債券在內的世界廣義流動性到2020年膨脹至GDP的133%。1989年為94%,但目前屬於貨幣量超過實體經濟的「貨幣經濟」。即使中國促使信用風險實現軟著陸,資金也將追逐下一個泡沫,在全世界到處流動。國際失衡和過剩資金的控制這一長年課題再次被擺在主要國家的眼前。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金融組組長 河浪武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