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型石油危機與70年代時的不同
2022/03/22
據稱鎳行情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中國企業在期貨市場將大量空頭部位平倉。在歐美的期貨市場,為了確保經營免受銷售價格波動風險的影響,進行賣出對沖的生産者很多。不過,像這家中國企業那樣,無法直接通過結算交割製造的商品,在面臨行情上漲之際,不得不在明知虧損的情況下進行空頭平倉。
就算不像鎳這樣明顯,進入3月以來的商品行情高漲,有這種生産者的賣出對沖的影響。隨後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行情明顯調整(下跌),在其背後,「生産者的空頭持倉的恐慌性平倉暫且告一段落的影響也很突出」,日本市場風險顧問公司(Market Risk Advisory)的代表新村直弘這樣認為。
波及貨幣政策,還將影響經濟復甦
過去的石油危機以原油為起點,給世界帶來物價上漲。此次,在資源和食品供給方面掌握巨大份額的俄羅斯成為震源地,天然氣、煤炭、鎳和鋁等金屬、穀物行情同時不斷上漲,讓消費國受到困擾。在經濟的全球化和分散能源採購的過程中提升的俄羅斯的存在感明顯産生了影響。
![]() |
俄羅斯和烏克蘭還是小麥的主要産地(俄羅斯的穀倉地帶,Reuters) |
石油的時代將轉向去碳化的時代,化石燃料的開發投資增長乏力,這也是與1970年代的明顯不同。認為在商品市場,即使烏克蘭局勢的緊張得到緩解,原油、天然氣和金屬資源價格仍將高居不下的看法根深蒂固。
與過去石油危機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原油等的商品上漲不會長期持續。野村綜合研究所的經濟學家木內登英這樣認為的理由是與70年代有所不同的經濟環境。
木內登英指出的不同點是,第一,1970年代已開發國家的潛在增長率較高,處於容易發生價格持續上漲的經濟環境,第二,以越南戰爭和冷戰等為背景的美國政府支出增加帶來財政赤字擴大,導致貿易逆差,進而使美元流向海外。這成為在結構上持續推高美元計價的商品行情的因素。
美國目前面臨40年來最嚴重的高通貨膨脹,在3月16日的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上,時隔1年取消零利率政策,設想年內進一步進行6次加息。木內登英認為,「供給端影響巨大的物價上漲容易導致過度的貨幣緊縮,有可能迎來所謂的經濟的過度抑制這一終結。這樣一來,將給原油價格帶來自律性調整之外的暴跌」。這種預期對於世界經濟構成巨大的風險。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志田富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