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時代10年」之後,日本政治何去何從?
2022/07/22
以短期執政告終的第1屆安倍政權過於強調「擺脫戰後政體」等理想主義,在首相官邸主導的人事安排上遭遇挫折。第2屆安倍政權以此為教訓,謀求全面貫徹現實主義(Realism)和首相官邸主導制。
政策方面,安倍並未在擅長的安保上大做文章,而是在經濟上推行了「安倍經濟學」,並貫徹實施了首相官邸主導的人事調整。先後起用石破茂、谷垣禎一、二階俊博擔任自民黨的幹事長要職,3每人平均不屬於大派系,擔任內閣核心成員7年零8個月的官房長官菅義偉則不屬於任何派系。在中選舉區制度時代派系鼎盛的自民黨單獨執政時期,這樣的人事調整不可能實現,這也是安倍有效利用90年代改革的佐證。
安倍通過巧妙的人事調整,使自民黨內部團結一致,然後又接連出台了自由主義色彩濃厚、意在分裂在野黨的政策,包括勞動方式改革、「官制漲薪」、接納更多外國勞動者等。在防止在野黨(非自民黨勢力)團結起來的情況下,將「執政黨能夠獲勝時實施解散」作為鐵的法則。
不顧個人好惡而追求務實
安倍的外交也重視務實。美國前總統川普上任前,安倍飛去紐約的川普大樓是為了牽制中國。安倍向川普展示了中國潛水航母的能力之後,説道「這不是針對日本,而是針對美國第7艦隊」。關於在日俄北方領土問題上已轉向事實上歸還兩島,安倍也給出了「議會批准的文件只有1956年的《日蘇共同宣言》」的理由,目的是不讓俄羅斯倒向中國。
關於安倍煞費苦心與川普培養私人感情,他也曾透露説「我時常注重觀察人們好的一面」。被中國、俄羅斯和朝鮮包圍的日本必須將與美國的同盟放在第一位。這是不顧個人好惡及興趣愛好的現實考量。
安倍第二次下臺除了因為生病、身體不好外,還主要因為應對新冠疫情已達到首相官邸主導體制的極限。
在應對傳染病方面,日本地方政府和地方領導人的許可權很大。經常被反對勢力批評「強權」的首相官邸一家獨大的安倍政權和菅義偉政權都對防控疫情應對遲緩。在新冠疫情下暴露出了在預料外的危機管理之際,現在的首相官邸主導系統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情況。應對有事時的日本政府和地方的許可權狀態需要實施調整。
促進完善法律和系統改革
本已完成1990年代改革的安倍為何最近的作為讓人感覺彷彿回到派系鼎盛時期呢?安倍對首相官邸主導的菅義偉政權沒有提出政策和人事的要求。答案在於現在的政治狀況和岸田文雄政權的執政方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