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日清杯麵」吃遍世界

「日清杯麵」吃遍世界

2013/11/01

PRINT


      日本版「CUP NOODLE」誕生於1971年,是世界最早的杯麵。其麵條光滑,湯料中除了醬油、鹽和香辛料之外,還加入了雞肉和豬肉提取物。配料裏還包括蝦、雞蛋、蔥以及小塊的豬肉。容器在2008年之前採用聚苯乙烯,之後改為了紙質的「環保杯」。

      在日清的協助下,筆者實際品嚐到了其中幾個國家的「CUP NOODLE」。

     
      歐美版麵條短;泰國版麵條長

      歐洲版「CUP NOODLE」以德國為中心,在北歐、英國、西班牙、荷蘭和瑞士等廣泛地區銷售。工廠設在匈牙利。主要採用雞湯,因此包裝上帶有雞的插圖。而美國版也採用雞湯,因此紙質外包裝上印有雞的抽象圖。為了方便歐美人食用,麵條均較短。在美國銷售的商品中,甚至有切成數釐米長的麵條,用勺就能享用。

      而墨西哥版則是「辣椒風味」。或許是地理位置較為接近的關係,容器及包裝設計均與美國版相似。巴西版採用的是以當地土雞為原料的鹹味雞湯。印度版則添加了多種香辛料的混合香料,可想而知是咖哩口味。泰國版自然是「冬蔭功味」,其中使用了各種香草等,經過混合酸味和辣味恰到好處。或許是受生産線和流通體系等的影響,歐洲、巴西、印度和泰國等各國的「CUP NOODLE」容器均採用了帶有光澤的硬質材料。泰國版因為注重口感,麵條比其他國家稍長。

   



 
       歐洲版——歐式燉鍋風

      最先試吃的是歐洲版「CUP NOODLE」。提到歐洲的「麵條」,大家都會想到意大利麵。在歐洲並不悠久的「面文化」歷史中,日本誕生的杯麵究竟是以何種形式普及的呢。

      掀開杯蓋,首先看到的是撒在面上的黃色粉末,另外配有玉米和切碎的胡蘿蔔等乾燥蔬菜。恰到好處的配色誘人食慾。再一聞,一股雞湯的濃香撲鼻而來。

      加入熱水後蓋3分鐘,隨即品嚐。濃湯中混合了香辛料,完全是歐洲風味。麵條的長度只有日本的一半左右,可以餐叉很方便的品嚐。不過,對於喜歡「吸著吃」麵條的日本人來説,很可能會感覺稍有些美中不足。

      整體而言,其給人的感覺好像是歐洲風味燉鍋中加入了麵條。似乎這樣更適合歐洲人的味覺。也許是容器使用的材質問題,倒入熱水的杯麵拿在手裏感覺燙手。也許是在歐洲很多人願意放涼後再食用的緣故。

 
      美國版——加了面的「湯」

      接下來,品嚐一下美國版。湯料使用的同樣是雞湯。據日清食品的人介紹,在美國很多人認為雞湯是「媽媽做出來的味道」。而在美國西南部,鮮蝦味或辣味似乎更受歡迎。

      同樣用熱水泡3分鐘後試吃。湯的表面沒有什麼油,整體比較清淡,配菜也很少。總體説,並不像能填飽肚子的主食,而是零食或點心。麵條較短,但捲曲程度等與日本版幾乎相同。

      再看包裝,上面寫著「MUCH MORE THAN A SOUP」(遠遠比湯多)。可想而知,其産品定位或許是比湯夠料,但又不是主食。就此,我們實際詢問了日清食品,得到的回答是,「並不是作為拉麵,而是加入了很多面的湯來銷售的」。據説,這一定位也考慮到了美國人「從牛肉到雞肉」的口味變化趨勢。而對於不喜歡清淡的人士,可以自己添加各種佐料或配菜,烹製一份符合自己口味的杯麵。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71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4
投票總數: 79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