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貝佐斯將如何帶領傳統媒體走向復興? |
華盛頓郵報社為出售報紙業務實施了招標,約有6家公司參加競標。而貝佐斯為擊敗其他競爭對手獲得郵報不惜代價。
雖然當前官方的解釋仍然是「以個人名義進行的收購」,但市場對郵報與亞馬遜「主營業務」融合後産生的相輔相成的積極效應抱有期待也是情理之中。
活用網路銷售手法
以書籍的網上銷售起家的亞馬遜如今迅速成長壯大,甚至對大型綜合零售商構成威脅。另一方面,在網際網路內容業務上,亞馬遜也在加速向「上游」進軍。
亞馬遜通過構建電子書出版系統,將業務擴大至傳統的出版社領域,還成立了遊戲開發部門。
亞馬遜還將把主營業務積累的經驗活用於報紙業務的調整。亞馬遜的強項是擁有豐富的商品,並可根據每個顧客的喜好和購買記錄為消費者推薦最合適的商品。亞馬遜更擅長通過分析龐大的數據,高效的為每位顧客推薦商品,從而擴大銷售額。
目前,可以自由收發的網際網路內容正帶來3股大潮。那就是低價格化、國際化和小額化。在傳統媒體企業苦於應對的同時,亞馬遜卻在IT基礎設施、收費方法和終端銷售等領域構築起可為個人用戶高效的提供網際網路內容的「生態系統」。成為為數不多的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網際網路將人們從書籍和報紙等紙媒的物理限制中解放了出來。亞馬遜則憑藉在網際網路內容業務方面收益,不斷開發各種新的商業模式。
亞馬遜推出的可無限量觀看包括文本類以及電影和電視內容的會員制服務「Amazon Prime 」等商業模式正走向實用化。在通過網路擴大郵報收益方面,這些智慧和經驗或許大有用武之地。
擴大「政治影響力」
此外,也有意見認為貝佐斯收購郵報將産生間接效應。那就是增強亞馬遜對作為政治中心的華盛頓的影響力。
 |
亞馬遜的電子書終端「Kindle」 |
據美國研究機構「響應性政治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調查,2012年亞馬遜的政治性遊説費用為250萬美元。最近幾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長,與08年相比,增長了近90%。
不過,與經常被指責違反《反壟斷法》的谷歌和因隱私問題令人擔憂的Facebook相比,亞馬遜的此類遊説費用增長率並不算高。與這些網路企業一樣,亞馬遜涉足的全部為全新商業模式,很容易和傳統制度産生摩擦,因此,該公司不得不在政治方面做出應對。
去年,被稱為「亞馬遜購物稅」的對跨州購物強制徵稅的方案浮出水面,亞馬遜加強了對當局進行遊説一事仍讓人記憶猶新。
貝佐斯強調「不打算參與郵報的日常業務」,表示不會將自己的政治信念反映在報紙上。儘管如此,仍有觀點認為貝佐斯作為郵報所有者的立場會提高其在華盛頓的話語權,成為亞馬遜在遭遇困境時的「保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