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正在舉辦國際車展,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美國的汽車三巨頭此次也並未參展,日本汽車廠商很難得知競爭對手今後將推出什麼樣的技術和戰略。
 |
東京車展 |
雖然並未引起熱議,不過汽車産業今年將迎來重要一年。如果進展順利,豐田汽車的全球銷量將超過1000萬輛。豐田就不用説了,這是歐美汽車巨頭也從未突破的夢寐以求的大關。
不過,豐田並不是一枝獨秀。美國通用和德國福斯緊隨其後,與豐田差距甚微。
全球汽車三巨頭
至少在今後5年,豐田、通用和福斯將是引領全球汽車産業發展的「全球汽車三巨頭」。
設備投資計劃可以證實這一點。日本前沿研究(Advanced Research Japan)高級分析師遠藤功治表示,在5年後的2018年之前,只有上述3家廠商擁有超過1000萬輛的年産能。其中,大眾最多,宣佈將在18年前超過豐田,將産能提高至1230萬輛,其次是通用,為1200萬輛。出人意料的是豐田卻將産能控制在1150萬輛。
豐田産能相對較少是因為該公司最近決定暫時凍結工廠擴建能力。豐田接連受到雷曼危機、美國「召回門」、東日本大地震和泰國洪水等問題打擊,豐田認為現在應該重新穩定基礎。
從目前來看,豐田的判斷應該是正確的。積極在中國和巴西進行投資的大眾和通用進入今年以來,營業利潤率大幅低於豐田。其中存在日元貶值的因素,不過除此之外,新興經濟體經濟減速也導致美國和德國兩巨頭增速放緩。
最近,歐洲媒體正在熱議的是大眾的新車開發戰略能否成功。大眾開發了像堆積木一樣將零部件組裝在一起、可在短時間內開發出新車的「通用橫置模組化平臺(MQB)」和「縱向引擎標準化平臺(MLB)」並推向實用。由於初期的開發和設備投資費用將會猛增,所以《管理者雜誌》等德國媒體指出「如果産量增長緩慢,該手法反而可能擠壓盈利」。
那麼,大眾和通用的勢頭今後會衰落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決定成敗的關鍵是新興經濟體的需求復甦、環保規定和中國的能源政策。可以説汽車三巨頭的攻防今後將漸入佳境。
首先是新興經濟體的需求。汽車的全球市場規模將在今後16~18年從目前的8000萬輛擴大至1億輛。增加的約2000萬輛大部分為新興經濟體的需求。
從汽車的種類來看,市場規模擴大最大的是汽油車。考慮到新興經濟體的情況,每輛車的利潤率將下滑,汽車廠商將憑藉銷量來競爭。這樣一來,更容易進行新車開發的模組式平臺有望發揮強項,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Roland Berger)高級合夥人長島聰表示「如果達到一定的生産規模,(三巨頭中)大眾將處於有利地位」。
其次是環保規定。豐田汽車在美國銷售勢頭良好,不過豐田要想進一步發揮強項,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車的普及不可或缺。而左右其普及的是汽油的價格動態。在美國受頁岩氣革命影響,目前的汽油價格並不高,無法促進混合動力車普及。
值得關注的是已開發國家將在2020年左右實施更加嚴格的環保規定。僅銷售汽油車很難達到規定水準,因此,無法滿足燃效和廢氣排放標準的廠商將不得不控制銷量。對於在混合動力車方面經驗豐富,同時將於2015年量産燃料電池車的豐田來説,這將成為有利的政策因素。
如果政策向「環保」傾斜
最後是中國的需求。在年銷量達2000萬輛的巨大市場上,如果汽油車的時代繼續下去,將對現在排名第一的大眾和第二的通用有利。不過,面臨著「PM2.5」等環境問題的中國政府最近將重心轉為普及混合動力車,此外還對燃料電池車表示關注。
如果政策向「環保」傾斜,那麼將對擁有最先進技術的日本汽車廠商構成東風。還可能成為豐田在中國實現反攻的契機。不過,中日之間尚存在政治問題的障礙。在政策塵埃落定之前不可掉以輕心。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中山淳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