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在週末整理舊報紙時,我發現了一則有趣的報道。其標題是《你屬於內向還是外向?》,是一篇源自問卷調查的報道,內容非常有意思。
報導稱,對約2300名讀者實施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日本人中,稱自己屬於「內向」的人佔整體的78%,而回答自己「外向」的人僅佔22%。
在回答自己「內向」的人選擇的「符合自己的氣質」中,最多的是「喜歡享受一個人的時間」(約1400人),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討厭與他人發生衝突」(約1040人),接下來是「喜歡不受打擾、能全身心投入的工作」、「對他人的財産和名聲不敢興趣」等回答。這些答案的確很符合日本人的特點。
但另一方面,對於「是否曾對外向的人感到羨慕?」這一提問,半數以上的54%的人給出了肯定回答。而這樣想的理由包括「善於社交,看起來很快樂」、「能讓周圍的人更加積極,讓氣氛更融洽」、「具有行動力」等。
相反,回答自己「外向」的人選擇的「符合自己的氣質」則包括「被他人稱為比較活躍」(約290人)、「相對於獨處,與他人在一起更加愉快」(約240人)等。此外,對於「是否曾對內向的人感到羨慕?」的問題,90%的人給出了否定回答。
從這一結果中可以看出,很多日本人似乎認為「內向=不太好,外向=好」。
我自己曾記得,在翻看小學時代的家長通知書時,老師曾多次給我寫出「內向性格」的評語。然後,總是加上一句「需要變得更加積極」。不過在上小學6年級時,班主任老師給我寫的評語至今仍然難以忘記。
其內容是「在應該説出自己意見時最好説出來。但是,即使沉默不語,該明白的人總能明白」,這句話充滿溫柔。
如今的我性格堅定,很難想像會有上面的事情,但在小時候,我曾經是一個喜歡安靜、顯得若有若無的孩子。
在同學中,上課時總是毫不顧忌地舉手、並積極到教室前面發言的引人注意的孩子在班級裏只有3、4個,其他大多數孩子都是「內向」性格。即使是日本有名的演員,在回答「為什麼要當演員?」這個問題時,回答説「小時候非常內向,父母很擔心,於是讓我去戲劇學習班」的人也大有人在。
換句話説,日本人的性格大部分都屬於「內向」,而且曾經有人覺得「這樣下去不行」。
但有意思的是,在某些方面,有時會認為「這樣也不錯」。
即使是上面的問卷調查結果,對於「是否曾對內向的人感到羨慕?」這一問題,也有少數人給出了肯定回答,在詢問這些人「在哪些情況下這樣覺得?」時,得到的回答的確很有意思。
答案包括「顯得深思熟慮」、「讓人感覺很謙虛」、「感到細膩的體諒之心」、「合作能力強」、「更好建立人與人的關係」等。換句話説,雖然內向經常吃虧,但日本人具有給予其積極評價的一面。
在這篇報道中,有一個段落是讀者發表自己的意見。
「在請求教授寫推薦信時,我對教授説‘我的性格是不善於表達,缺乏社交能力’,結果教授給我寫的評語是‘沉默寡言,但具有執行力’,這讓我非常高興」
在中國和美國等地,或許存在如果不在人前積極宣傳和推銷自己就得不到積極評價的一面。
但我認為,日本人屬於內向性格未必完全是壞事。即使不積極宣傳自己,有時也能獲得認可。這或許才是日本的特色。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