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卡拉OK是日本發明的,作為日本人的娛樂方式之一,已經深入人心,日本全國各地有大量卡拉OK店。我每年只去1~2次,但不管什麼時候去,都會遇到人滿為患的盛況,這讓我倍感驚訝。
最近,在一個工作日的晚上,我久違地去了新宿的一家卡拉OK店,結果等待了30分鐘,才終於得以進入。
在卡拉OK店,通過專用的卡拉OK選曲機選擇歌曲、並發出指令之後,歌曲的前奏會自動開始播放。可供選擇的中文、韓文和英語歌曲與過去相比都明顯增加,即使身在日本,基本上也有機會演唱中文的熱門歌曲。
我一邊對朋友們説,「那麼,要唱什麼歌呢?」,一邊操作選曲機,隨後發現螢幕上有「那個時代」和「那個時候」的按鈕。
選擇「那個時代」和「那個時候」的畫面之後,像19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這樣,按10年跨度劃分,可以尋找每個年代自己想唱的歌曲。此外還有像「1993年的熱門歌曲」、「2005年的熱門歌曲」這樣的方式,能以精確定位的形式,顯示各個年度的最熱門歌曲。
當然,還可以通過歌手名和歌名進行選擇,但在雖然能想起旋律、但無法想起歌名的時候、以及諸如「我在第一次工作的那年非常流行的歌曲,嗯,叫什麼來著……」這樣記憶模糊不清的時候,「那個時代」和「那個時候」這一畫面按鈕就會很有作用。有些時候,會偶然發現自己想要演唱的歌曲以外的令人懷念的歌曲,有時記憶會不斷甦醒,「想起來了,唱那首歌吧,還想唱這首歌」,就這樣,呆在卡拉OK店的時間不知不覺不斷延長。
中國的卡拉OK店是否也有「那個時代」、「那個時候」這樣的畫面按鈕呢?
中國當然也有很多知名歌手的歌以及超級熱門的歌曲。但是,(這是我的想像)恐怕不會像日本那樣,有一首歌能讓全體國民無一例外都記住和演唱,總在城市的某個地方得到播放。
中國國土過於廣闊,地區之間特徵各不相同,文化也呈現多樣化,我認為不會出現上面的現象,那麼事實如何呢?
在詢問中國的朋友之後發現,北京和上海的偏好截然不同,流行的電視節目也各不相同。因此,結論是或許並不存在全國範圍內普遍流行、類似「象徵一個時代的名曲」這樣的全體國民都喜歡唱的歌曲。
但是,日本則有所不同。不但國土狹小,而且國民存在一同超一個方向流動的傾向。
在娛樂方式不像現在這麼豐富的1970年代和80年代,有很多席捲整個日本的超級熱門歌曲。有些歌曲從3歲的孩子到80歲的老人,一家所有人、整個學校以及公司的所有同事都會演唱。
在演唱這樣的歌曲時,所有人都能回想起自己的青春時代和新婚時代等特定的時期,會湧起懷念過去的心情。人們至少和前後相差5歲的人生活在基本相同的時代,因此如果與年齡相近的人去唱卡拉OK,氣氛會非常熱烈。
這麼説起來,以前在採訪上海一位23歲的青年時,得到了下面的回答,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國經濟發展過於迅速,就算僅僅相差5歲,看到相同的東西,也難以産生共同的懷念或共鳴,同時很難擁有相同價值觀。這樣的情況令人遺憾,讓人感到寂寞」
這或許是中國現代年輕人特有的感覺。但是日本,則能夠與年齡相同或相近的朋友共用一個時代,並且演唱相同的歌曲。這可以説是幸福的一種形式。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