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各位中國讀者在與日本人交談時,或許聽説過「修學旅行」這個説法。據説中國和南韓也存在這個説法,不過在詳細詢問之後,總感覺內容稍稍有所不同,因此這次介紹一下日本的修學旅行。
據稱,日本的修學旅行開始於1886年(明治19年)。當時的東京師範學校學生到千葉縣(東京都鄰接的縣份)旅遊,被認為是最早的修學旅行,這樣算來,至今已有近130年的歷史。在戰爭期間一度被取消,但很快又被恢復。到現在,已經成為日本全國小學、初中和高中(包括公立和私立)開展的國民性活動之一。在日本人之中,很少有人會説「沒有參加過修學旅行」。
修學旅行的定義是,?要有在外住宿、?前往一定程度的遙遠地區,因此與當天往返的郊遊和參觀博物館等社會參觀學習不同。以小學為例,要去相距1~2個小時的場所,而到了初中和高中階段,則將前往距離3~4小時以上的場所,並住在那裏。在很多情況下,日本東部的學校會前往日本西部,而日本西部的學校則前往日本東部,如果是初中和高中,將在教師帶領下住宿3晚左右。在筆者小時候,要每個月一點點積攢費用,然後用作旅行經費。
但自從約20年前起,在私立高中之中,去海外的修學旅行不斷增加。目的地包括南韓、中國大陸、台灣地區和澳大利亞等比較近的地方,會尋訪當地的歷史遺跡等。此外,最近還增加了以前所沒有的新活動,例如住在日本國內的農村,參加農業勞動等。
我的老家在靠近東京(日本東部的中心)的農村,所以修學旅行目的地是日本西部。日本西部的中心是大阪,但在修學旅行中,在全國範圍內都備受歡迎的不管怎麼説都是京都。我也在上初中的時候去了京都和奈良。而在上高中時,去了京都和廣島。對於來自日本東部的人來説,都是非常傳統的旅行目的地。
在京都,主要參觀寺院和神社,一般去有名的清水寺和金閣寺等。主要目的是前往當地,學習日本的歷史,但通過修學旅行學會平時在學校難以獲得的獨立性,也是目的之一。
因此在京都,會將每個班級(我小時是30人左右)分成5個小組,每組6人,然後每個小組進行自由活動。在出發之前確定組長,並決定自由活動的目的地。大家一起計算出發時間和到達時間,商量利用什麼樣的交通工具等。例如制訂上午去金閣寺和清水寺、然後吃午餐、下午去東寺等的日程表,在讓老師確認內容之後加以實施。
我小時候既沒有手機,也沒有網際網路,因此都是看著地圖和旅遊指南,大家一起商量。靠自己的腳走在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對於孩子們來説是巨大的挑戰,但我感覺非常快樂。
提到修學旅行的另外一種樂趣,就是扔枕頭玩。當然,這不是正式活動,只是學生私下裏的遊戲。在晚上住進旅館時,每個組住進一個大房間,於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和朋友們住在同一個房間。僅僅這一點就讓人心情激動。
到了晚上10點的就寢時間,老師會來巡視,告訴學生「趕緊睡覺」,但在老師走了之後,學生們仍會在黑暗的房間中扔枕頭玩。這是平常絕對不會玩的遊戲,通過這種經歷,將和朋友迅速拉近關係。這是僅僅靠每天上學絕對無法體驗到的非常幸福的經歷。
修學旅行是日本的重要教育文化,同時也構成青春時代的1頁。對於日本人來説,這還是非常重要的活動之一。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