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25 星期三

  • 0409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風調雨順中華街

旅人的形狀(28)風調雨順中華街

2014/10/08

PRINT

      日經中文特約撰稿人‭ ‬張維中:每年至少有一次,特地會去一趟橫濱的中華街。通常是秋天時節,因為工作所需,得跑一趟那裏做採訪。‬

      其實如果不是有任務在身,沒事大概不會特別想跑到中華街去吧。日本人還會抱著觀光的心態,去橫濱玩的時候,刻意繞到那兒吃個中華料理。但對台灣人的我來説,這項誘因也不太成立。真想吃什麼台灣的家庭料理時,最快最省錢的地方,就是自家廚房。我的張家小館東京分店,偶爾便在思念家鄉口味時,對自己掛牌開張。

      雖然如此,每次去到橫濱的中華街,總還是感到挺有趣、挺新鮮。中華街裏的小巷錯綜複雜,除了幾條大路以外,還有在地圖上找不太到的正式名稱,卻被當地人暱稱並掛牌的路名。像是北京路、香港路,還有台南小路。

      在這裡,台灣的名産還不少。例如,滷肉飯、排骨飯、蘿蔔糕、新竹米粉、珍珠奶茶或台灣雪花冰,都是餐廳的招牌上常見到的關鍵字。商店裏也會賣些從台灣進口來的零嘴和乾貨。跟許多從香港或大陸來的貨品放在一起,乍看之下顯得淩亂,但照片一拍,回頭再看,倒成為一種混搭美學。

      然而,這一切都只像是一張轉印紙,拓印著原鄉的風情與美食。怎麼樣試圖接近原汁原味,它們卻仍然只是模擬的翻版。

      這裡的餐館,雖然經營者全是華人,但多半是好幾代以前就移民過來的。雇用的員工或許還是留學生,但老闆們都早已歸化成日本人。也因為這樣,餐館裏賣的中菜,雖然菜名還是一樣的,口感和料理方式卻逐漸發展出了獨有的日本特色。他們賣的中國菜,已經是他們記憶中的味道了。

      但又或者説,其實,橫濱中華街裏的餐館,本來就不是為了要去重現所謂的真實。幾乎所有從海外進來日本的東西,都會依照日本人的偏好而做改良和調整。中華料理入境隨俗,當然也不例外。百年來的橫濱中華街,到了今天,更接近於一座迎合日本人的中華料理主題樂園了。

      這樣的中華街,每當我閒逛在其中時,都有一股走進了電影場景美術家種田陽平搭建的布景似的奇幻感。在看似熟悉卻又陌生的交錯之間,原鄉和異鄉的交雜融合,因此滋生出日本人逛中華街時,不會有的新鮮和趣味。

      日本人聚集的海外社區,常會蓋間神社。什麼樣的神社,沒有標準答案。而在中華街裏,則少不了目標明確的媽祖廟和關帝廟。前者管風調雨順,後者管生意興隆。從小的家庭習慣使然,沒特別有宗教信仰,經過時仍會駐足拜拜。踏進寺廟裏,登上石階時,才發現要進正殿還得買門票。小小吃驚了一下,才回神,啊,這裡可是日本呢。神明換了地方坐鎮,大概沒想到也可以跟京都的廟宇一樣來收參拜料吧。到底神明也要佩服,人比他們還精明。

      轉身晃進台南小路。連年張燈結綵的這條小巷,紅黃燈籠交錯著。燈籠上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搖曳在海港帶著濕氣的風中,那些字句簡短的祝福,卻像一則遙遠的,未竟的神話。

      只有香味四溢的油煙,是那麼的靠近且真實,提醒著往來的人們,所有的安好和一切的希望,都從五臟廟開始。


張維中 簡歷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4部以上。近作為散文《夢中見》,遊記《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3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7
投票總數: 32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