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9月1日,日本迎來新學期。度過愉快暑假的孩子們將精力充沛地走入學校。但日本內閣府的調查顯示,在這個時期,日本孩子自殺會出現激增。
在1972年至2013年的42年裏,自殺的孩子總數達到約1萬8000人。從日期來看,人數最多的是9月1日。其次是4月11日、4月8日和9月2日。在日本,第1學期始於4月上旬,而第2學期始於9月1日前後,可見在長假結束之後、新學期開始之時,自殺者出現激增。
自殺的主要原因在於家人的管教、叱責、以及與學校的朋友不和。如果是高中生,除此之外還包括學業荒廢和人生道路的煩惱等。
與此同時,還存在欺淩問題。遭受欺淩之苦的孩子在暑假期間從欺淩中解脫出來,但擔心一旦學校開學,欺淩就將重新開始。為此感到煩惱,有時出現在新學期開始時自殺的情況。同時,在很多情況下,有的孩子會期待到了新學期,欺淩或許會消失,但在上學之後發現,欺淩並未消失,對此深感灰心和悲觀,結果走向了自殺。
據幫助拒絕上學的兒童們的NPO法人表示,「如果起床晚或者無精打采,就需要注意。自己一個人發愁,有可能鑽牛角尖」。有些孩子幾乎每天一到上學時間,就聲稱身體不舒服,例如「肚子疼」和「頭痛」等,其背後有可能潛藏著欺淩問題。
我自身從未經歷過遭受欺淩或欺淩他人,但記得身邊存在遭受欺淩的同年級學生。在上初中時,有一個女孩存在輕微的智力障礙,雖然僅從外表看不出來。由於是在農村,沒有面向殘疾孩子的班級,只能上普通班級,因此格外遭受欺淩,非常可憐。
由於是隔壁的班級,我無法幫助幫助那個女孩,總是很擔心她,但終究沒有為她做什麼。
不知道在中國是什麼情況,但對於日本的小學乃至高中的學生來説,欺淩問題就是身邊的問題。我認為,周圍完全沒有欺淩者和遭欺淩者的人反而是少數。
以前,從中國來到日本的留學生曾經説,「日本的學校生活有俱樂部活動,還能談戀愛,感覺非常快樂。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兒,感到很羨慕。但是,欺淩問題是怎麼回事兒呢?就算看日本的動畫,也不會描寫欺淩的陰暗場面。雖然只了解日本好的地方,但希望真正研究一下日本的欺淩問題」,或許可以説,欺淩是體現了日本社會某些特徵的問題。
另一方面,不僅是孩子,成年人的自殺問題也非常嚴重。據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調查顯示,日本每10萬人的自殺率達到20.9人,高於12.4人這一OECD成員國的平均值。自殺者尤其眾多的是男性中老年人。主要為40~60多歲,他們的自殺率處於世界最高水準。
在2011年之前,日本每年自殺者人數約為3萬人。2012年時隔15年出現下降,而2014年約為2萬5000人,但在世界範圍內來看仍然很多。主要的自殺原因包括公司人際關係、家庭問題、生活困苦和債務纏身等。
感覺成年人自殺尤其多的是12月,這也是電車撞人事故大量發生之時。由於受在電車線路上撞車自殺的人影響,電車經常停止,運作發生嚴重混亂。在乘坐電車時,如果聽到「撞人事故」的廣播,將産生鬱悶的心情。這是因為會感覺,就在自己所呆的地方附近,就有撞車自殺的人。
尤其是因為東京等首都圈交通工具發達,易於發生撞車自殺,撞人事故頻繁出現。我所居住的中央線、由埼玉通往東京、橫濱的京浜東北線、以東京為中心的環狀線山手線都是撞人事故非常多的地方。
對於日本人來説,自殺問題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