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忠實于原文的翻譯並不能保證對原文的忠實

莫邦富的日本管窺 (90)忠實于原文的翻譯並不能保證對原文的忠實

2016/02/19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旅日中國人社會最近開設了一個新華僑聯誼群,其中還成立了翻譯研究部、旅遊部、美食文化部、攝影部等分群。這引起了我想寫一些中日文翻譯方面感受的慾望。

      眾所週知,在中國談到翻譯工作時,常會提到一個“信達雅”原則。這條原則是中國清末新興啟蒙思想家嚴復提出的,他在《天演論》中講到:“譯事三難:信、達、雅。”“信”指譯文要忠實于原文,不偏離不遺漏也不要隨意增減意思;“達”指通順明白;“雅”則指要追求文彩。

      顯然進行翻譯時最主要的是忠實于原文。然而在實際翻譯工作中,有時候忠實于原文的翻譯並不能保證對原文的忠實。

      記得改革開放開始後不久,中國相繼上映了一批日本電影。有一天,我和表妹一起去看根據堀辰雄的同名小説改編的電影《起風了》。

      電影中男主角喜歡上女主角節子,常去她家裏玩,每次在節子家裏總能受到款待。他不無感慨地説:“上個禮拜天在節子家吃了鯛魚。”我當即驚嘆:“在戰時還能吃到鯛魚!”但坐在我旁邊的表妹卻並沒有驚訝。

      《起風了》的中文臺詞是一位有名的中國女翻譯家翻譯的。她的譯文忠實于原文,沒有可以挑剔的地方。

      但正因為臺詞翻譯得過於忠實原文,才讓我感到不滿意。因為中國人對於魚中珍品鯛魚沒有絲毫概念。當時我強烈地感受到這樣一個道理:“在翻譯介紹外國的文學作品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其背後的文化差異。”

      比如,在日本鯛魚是喻示吉祥的珍品。觀察日本人的語言習慣,就能發現“鯛魚”的地位顯赫。如日語中有“即便臭了也是鯛魚”(腐っても鯛)這樣一種説法。

      可是,這個“鯛魚”在中國人的飲食生活中卻很少見。不信可做個小測試,去問一下身邊的中國人“鯛”字怎麼念?恐怕大多數中國人都讀不出來。中國常用的“現代漢語詞典”對“鯛”的解釋僅僅是“魚類的一種”。

      由此看來,好的譯文不但要忠實于原文,還必須把原文所要傳達的資訊盡可能一點不拉地傳達給受眾。那句電影臺詞沒有考慮到中國人的飲食生活習慣,翻譯時只達到了形式上的忠實。如用是否100%傳達了原文資訊這一尺規來衡量,可以説尚未達到“忠實于原文”這一目標。

      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犧牲了形式上的忠實,也應追求實際效果。如讓我來譯,我想這麼翻譯:“上個禮拜天,又在節子家裏吃到了如今已經難以弄到手的鯛魚了。”

      的確原文中沒有“難以弄到手”這樣的句子。但是,如果通過加譯能把原文中的資訊更多地的傳達給受眾的話,我們難道不應該放棄低層次的形似而追求更高層次上的神似嗎?!

莫邦富 簡歷

上海出生。曾下鄉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曾在該校任教。1985年留學日本,在日本讀完碩士、博士課程。現在是旅居日本的華人作家、評論家。
著有《新華僑》、《蛇頭》、《解讀中國全省事典》、《獲得世界市場第一的顧客戰略》等50多部日文著作。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0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23
投票總數: 5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