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春節已經過去,我産生了終於鬆口氣的心情。去年,我撰寫了有關中國遊客「爆買」的書籍,因此企業和電視臺等邀請我講述爆買的情況,結果今年春節忙得不可開交。與藥妝店和百貨店一樣,我本人也成為受益於爆買的當事者之一。
這次,各種日本人向我提出了有關爆買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到明顯的違和感。那就是僅僅以「日本人的角度」看待爆買的日本人非常多。
例如,「中國人非常喜歡日本的拉麵,紛紛走進日本的知名拉麵館」這一資訊流傳出來。隨後,日本的大眾媒體就問我,「知道有哪家拉麵館嗎?」
我回答説,「是啊。聽説他們在自己調查後去了一風堂、一蘭等各種拉麵館」。但是,這個回答無法讓聽者滿意。他們會問「有沒有顧客大量湧入的店舖?是哪些地方?請列舉一個店名」。
我回答説,「並非某一家店舖。由於是大量中國人蜂擁而至,無法列舉出一家拉麵館。事實是湧向了各種店舖」。於是,對方浮現出不滿的表情,帶著「即使詢問,這個人也無法回答」的困惑表情。聽者誤認為我不了解,所以難以回答。
其他問題也如出一轍。有人問「聽説中國人湧到北海道。都去了北海道的哪些地方?請舉一個例子」。我回答説,「這個嘛……。例如札幌、小樽、函館、旭川、知床或根室等。最近,不僅是札幌等大城市,還前往很小的城鎮,任何地方都會去」。這樣的回答仍無法讓聽者感到滿意。
一提到「中國人湧到這裡」,日本人就希望我列舉一個地名。
以此類推,訪談就是這種問答的重覆。最初,我無法理解對方為何不厭其煩地揪住不放、總向我提出相同的問題。但是,後來逐漸理解了這一點。
由於是根據日本人的邏輯來看待中國人,只要聽到中國人「湧向○○」,就會誤以為中國人像日本人的行動那樣,集中於一個地方。
日本是世界上罕見的平均化社會,中産階級規模具有壓倒性優勢。例如,統計東京都的平均收入、或20多歲的平均收入,處在這一水準的人最多。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的貧富差距很小,無論是學歷還是收入,很多人都處於相同水準。因此,不管流行什麼,很快就將波及全國,整個日本的人都將蜂擁而至,或産生興趣,或親身前去。
與以前相比,只有一個東西特別流行的情況正在減少,但是,與生活著多種多樣的人、差異明顯的中國社會相比,只有一個東西流行的程度仍非常高。
因此,喜歡與自己所處的社會比較,不知不覺對於外國的情況也尋求平均值,例如「這樣做的人平均多大年紀?」、「平均來看,上海公司職員的工資有多少?」。這是因為從自己的目光和視線來理解。
因此,日本人總試圖按照「日本人的尺度」來衡量中國人的行動,並在這個範圍內加以理解。這是明顯的錯誤,但在島國日本,也存在無法改變的一面。
對於日本人來説,最難以理解的是中國人的多樣性。但是,這正是中國最大的有趣之處和吸引力……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