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戰鬥文字作者

東京眼(104)戰鬥文字作者

2016/02/25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日劇《戰鬥書店女孩》雖然收視不太好,但一集一集的,我都慢慢看完。稻森泉在《悠長假期》時代已經在看她,加上最近發生的事情,令我比較相信,日劇中的「虛構世界」,可以給我一點安慰。

        故事講述東京吉祥寺「飛馬書店」擔任副店長的理子,為了特立獨行的部屬亞紀傷透腦筋。不合群、擁有奔放自由的愛情觀,工作上不斷提出大膽的建議,這樣的亞紀也頻頻向打壓自己的理子出招。直到有一天,她們的書店面臨總店提出的無理要求,以及「網路書店」的打擊,令書店面對「閉店」的危機。劇中,紅透半邊天的渡邊麻友當然是做「年輕反叛」的一個,而主角稻森就是40多歲的店長。故事發長,當然是講述「兩人雖然有著年齡代溝,生活際遇也大不同,但通過各種事件的各種碰撞,兩人一起面對工作上以及戀愛中的困難,共同成長」。而最後,當然是由冤家變成了「不可分離」的工作夥伴。而我我劇的時候,你當我眼淺也好,移情作用也罷,身為2016年代的作者,當然會希望,這個世界有一些書店,雖依附在大集團,但仍然有一點「風骨」,可以支援一下小商戶,也可以跟藝術家合作做書套,更可以「想像」社區的「讀者」需要什麼讀物,從而去令「身處的社區」變得更好。

        關於書店的虛構文本,由《You’ve got mail》到《圖書館戰爭》,其實都有一個核心思想:閱讀會令人變得更好。《You’ve got mail》的大書店殺到小社區,小社區的老牌童書店因為不敵大集團的折扣攻勢以及免費咖啡攻勢,最後就得倒閉,而本來在小店工作的女主角,就被男主角的大店收歸旗下,成為了男主角的女朋友,以及他書店的「童書部門」的主管。這樣子的故事,夠童話了吧?但那時候的電影編劇,仍相信閱讀是一回事。

        最近,香港有二樓小店宣佈「租約期滿」,減價促銷,望「有緣再聚」。消息于網路傳出後,聽説書店人山人海了一陣子。可是,問題是,還有幾多香港人有閱讀習慣呢。最近在網路看到一份「分析」香港和日本閱讀文化不同的「評論文章」,論點大抵是,因為日本有「文庫本」尺寸的書本,日本人攜帶書本很方便,所以他們仍然會「讀書」。我想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難道香港的出版社全出文庫本,大家就會「忽然讀書」了吧?而在香港,出文庫本有沒有有可能呢?有出版社的朋友説過,指香港的書店,都不喜歡文庫本,因為文庫本尺寸小,單價便宜。而書店的收入,是隨訂價而取的。一本書100港元,他們就抽10%左右。你賣便宜書,又佔他們位置、要他們人手入貨點貨上架,之後賣一本只賺5元,為什麼我要賣這樣不划算的東西?

        另外,我自己也不太相信,日本人有讀書習慣,是因為有文庫本存在。直至今天,我相信我認識的日本同學,不論他們在做模特兒、伊勢丹的銷售員還是歌手,仍在讀書,是因為他們的「車程」很長。當你動輒一天要坐兩小時車的時候,玩完電話都還有一小時要處理。看書,最好消磨時間。反之,在香港,地鐵一站過一站,只需兩分鐘。每兩分鐘,讀者就要看一次車窗,看看自己去到那兒。玩完手機,都到站了,為什麼要看書?香港人,有幾多人會有空?

 
        難怪,我出版社的老闆,都在香港的年宵市場賣書。而他們賣書的時候,都會打趣的説:「書,不看不要緊,買回去就好。」大家都知道,在香港,作家只像一個身份,而書只是粉絲與偶像之間的信物,用來「簽名」用的。有幾多人,真的有認真去閱讀一下,自己買回去的書?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8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0
投票總數: 1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