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日本書店的減少和店員水準下降

等身大的日本(119)日本書店的減少和店員水準下降

2016/05/24

PRINT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前些日子,在東京一家書店,有件事令我吃驚。當時我去買目前正在上映的電影的原作、已成為暢銷書的小説。在電車內的廣告中和市內,都進行了大張旗鼓的宣傳,因此我認為書店櫃檯上會大量擺出來,於是去了書店。

   
   我稍稍搜尋了可能擺放這部小説的櫃檯,但沒有找到,於是詢問站在收銀臺前的店員。店員並未迅速作出回答,而是問我「知道作家的姓名嗎?」這時我稍稍感覺「有點奇怪」。因為那是非常暢銷的書籍,本應該一下子想起來。但是我想,店員或許是為了慎重才向我確認,於是回答説「叫橫山秀夫」,店員隨後通過書籍檢索機開始搜索。

       如果是在大型書店,會在多個地方設置書籍檢索機,我們顧客也可以使用。當時,我感到麻煩,並未使用檢索機,而是直接詢問店員,但那是因為我感覺,「是那麼暢銷的書籍,應該馬上想起來」,本以為選擇了「更快捷的方式」。

       但是,過了3分鐘,店員的檢索仍未結束。最後終於找到了,帶我走到那個櫃檯前,櫃檯上果然擺著大量那部小説。

      我沒有很快找對位置,也有責任,但店員每天都在書店工作,應該熟悉櫃檯的情況。同時,小説擺放的位置與那位店員站立的收銀臺很近。由於是大型書店,那部小説應該每天能賣出很多冊,而且或許還有像我這樣直接詢問的顧客。但儘管如此,非但未能迅速帶我走到那個櫃檯,甚至對於小説的名字,好像也沒有什麼印象,這令人非常吃驚。

      以前,我去另一家書店購買名為《中央公論》的月刊雜誌,在詢問店員後,對方問我「是什麼雜誌?是體育雜誌嗎?」,這令我很驚訝。《中央公論》是與《文藝春秋》等齊名的歷史悠久的月刊雜誌。即使從來沒看過,對於這是什麼類型的雜誌,作為雜誌櫃檯的店員,至少應該有所了解。日本有數千種雜誌,對於新湧現的雜誌和專業雜誌,我也不甚了解。但是,書店店員從未聽過歷史悠久的雜誌的名字,按照我的常識仍難以理解。

      但是,這似乎只是冰山的一角。在向朋友們講述這一小插曲之後,大家都表示「自己也遇到同樣的經歷,感到很失望」,還有人感嘆稱,「或許是因為日本人不再讀書,或者是書店已經衰落」。

      的確如此。我遇到的書店店員或許並非正式員工,而是兼職人員。無論是書店、花店還是點心店,所有地方或許都是兼職人員即可,都是即使不知道書籍的名字也無所謂這種水準的人在工作。

      經過調查發現,日本的書店數量正在逐年減少。2000年日本全國書店數達到2萬1495家,但2005年減至1萬7839家,2014年進一步減至1萬3943家。

      就在數天前,傳出了著名書店紀伊國屋書店旗下的新宿南店關門的新聞,最近數年來,書店破産和關門的情況不斷出現。從2013年書店單店的銷售額來看,第1位是丸善丸之內總店,第2位是紀伊國屋書店新宿總店,第3位是紀伊國屋書店大阪梅田總店,位列前茅的大多位於東京。

      如果去地方城市,甚至有些地區原本就沒有書店。以前城鎮的小書店(店主1個人經營的書店)很多,但由於經營惡化,全都陷入了倒閉。地方的老人不懂如何通過網路買書,因此就算想買書,買書的機會也在不斷減少。

     
   是因為日本人不再讀書,導致書店不斷倒閉、同時店員用兼職人員湊合?還是因為熟悉書籍、想要提供優質服務的書店很少,才導致日本人不斷遠離書店?不知道原因是什麼,但日本的書店文化正在不斷消失,還是令人心裏空落落的。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4
具有一般參考性
 
3
不具有參考價值
 
7
投票總數: 5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