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目前,日本出現了成為話題的筆電。那是80歲的老爺爺製作的方格筆電。2年前就製作出來,但完全沒有賣出去。但在今年的新年,老爺爺的孫女通過Twitter宣傳筆電,結果在網際網路等之上變得極為暢銷。
我3月偶然通過電視的報道節目得知這種筆電,對其設計産生了感動。前些日子,偶然瀏覽網際網路時發現,介紹這種筆電製作故事的書籍將於8月上市,我再次進行了調查,因此打算在此加以介紹。
製作這種筆電的是位於東京都北區的中村印刷所。這是一家小公司,只有社長中村輝雄、妻子、兒子、以及員工中村博愛4個人。這家公司從事邀請函和産品目錄等的印刷,創建於昭和13年(1938年)。多年來,一直想方設法維持經營,但近年來由於人們「遠離紙媒」等的影響,開始出現虧損,中村社長感到煩惱。
2014年作為新商品,開發了橫翻的方格筆電,但完全沒有賣出去,倉庫裏留下8000本的庫存。為了避免虧損進一步增加,曾考慮關閉公司,此時中村博愛的讀大學的孫女聽到爺爺的煩惱,在推特上發了推文。
「這是我爺爺努力製作的方格筆電。還申請了專利,這是非常好用的劃時代的筆電,但卻完全不暢銷」
上傳了筆電的照片,還詳細介紹了筆電的特徵,這條推文迅速擴散,不僅是日本,還擴散至全世界。
隨後的事令老爺爺和中村社長感到吃驚。孫女發佈推文是在新年休假期間,但從第二天起,中村印刷所都不斷接到訂單,主頁一天迎來數千次訪問。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發生了什麼?」
社長和老爺爺都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感到非常迷惑,但原因是孫女的1條推文。數天之後得知了原因,中村社長和老爺爺既感到吃驚,又感到高興,簡直不敢相信。
方格筆電的製作方法很簡單。就是將印刷好的對折的紙整齊地重疊起來,然後在對折的地方,用尖銳的器具開出1毫米以下的孔,最後用黏合劑進行二次塗抹。在將紙張重疊起來時,如果稍稍有些錯位,就不能製成漂亮的筆電。在將紙張重疊起來時,需要「技術」和「熟練的技巧」,必須全都是手工作業。因此,每天最多只能製作1000本。
乍看起來,這是很容易製作的筆電,但其特點是打開為雙聯頁時,能形成180度水準,中心部分沒有凸起。因此,不用像普通筆電那樣,用手壓著筆電中心勉強打開。左右的厚度相同,在雙聯頁狀態下使用時,左右搭配起來,猶如一張紙。
因此,與普通的筆電不同,能用於製圖等,不但使用起來很便利,而且翻過來複印和掃描時,不需要用手壓著。
這是以前似乎存在但實際上沒有的筆電,但由於是只有老人經營的公司,缺乏向更多人宣傳筆電存在的手段。但是,隨著孫女在社交網路(SNS)上發帖,獲得了高度評價,人們認為「沒想到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出色的筆電!」、「非常好用」、「整理想法、或製作表格和名單非常方便」。
借助推文的作用,除了直接銷售之外,還開始通過亞馬遜、家電量販店、書店的文具賣場等銷售。此外,8月10日,講述這一筆電的發明故事的《老爺爺的筆電 平民區工匠之魂創造出獨一無二》一書將上市。
筆電上印有5毫米的方格線,每本30頁,5本套裝售價約為1800日元。1本約為360日元(約合人民幣20元)。
我得知這種情況後,感到日本人的匠人技藝、産品製作技術仍然處於很高水準,很了不起。但是,日本人仍強烈認為,借助匠人氣質「製作出好東西即可」,而讓産品廣為人知、大量銷售出去的心情仍然很弱。中國被稱為「商人之國」,但日本則是「匠人之國」。
因此,日本有很多産品,雖然很難得地具備出色的技術,但卻賣不出去,就這樣從世界上消失。
這次老爺爺的筆電將給從事這種「優秀産品製造」的大量日本匠人帶來希望和啟示。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