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中島惠:雖然同樣處於東亞,但日本不僅是與中國,而且與南韓的關係也磕磕絆絆。面孔和體格都非常相似的這3個國家很難形成和睦關係,令人感覺非常遺憾。
以前,我以中國人如何看日本為主題進行採訪時,曾嘗試著同時詢問中國人如何看待南韓,但最後放棄了。其原因是我感覺,自己認識的中國人只有數百人左右,談論日中關係另當別論,但由於並非深入了解中韓關係歷史,自己談論這個主題非常困難。
那麼,日本人如何看待南韓、或者南韓人如何看待日本呢?我希望將來有一天會正式就這個主題展開採訪,從中國人的觀點來看,日本和南韓的關係如何呢?
這是非常重大的主題,此次打算簡單加以介紹。
日中關係出現決定性惡化是在2012年反日遊行以後,但日韓關係同樣在2012年出現惡化。
起因包括2點,其一是當時的南韓總統李明博登上竹島,其二是所謂的要求日本天皇道歉,即李明博總統表示,「如果日本天皇想來南韓,首先要向獨立活動家道歉」。由於這2件事,日韓關係出現決定性惡化。
政治和外交方面問題在中國也得到報道,我感覺上述情況在中國也廣為人知,但從社會層面來看,日本在表面上體現的對韓感情的惡化屬於仇恨性言論。
仇恨性言論在日語中還直接使用hate speech這個英文。指的是對國籍和種族等作出歧視性言論和誹謗中傷。在日本,包括街頭行動以及網際網路上發帖等在內,稱為仇恨性言論。
例如,特意前往因有大量在日南韓和朝鮮人居住而聞名的東京新大久保以及大阪鶴橋等地區,在那裏大聲發出歧視性言論。這種行為在日韓關係惡化的第二年、即2013年~2014年更加突出,演變為社會問題。此外,在南韓和朝鮮人就讀的中小學等處,朝著孩子們發出了同樣的仇恨性言論。
對中國的感情仍處於惡化狀態,但日本人的仇恨性言論的最主要矛頭是在日南韓和朝鮮人。在發出仇恨性言論的組織中,有一個名為「不容忍在日特權的市民之會」(簡稱在特會)的堅持極端思想的團體,反對在日南韓和朝鮮人的特別永久居留資格等。
這牽涉到對日本約50萬在日南韓和朝鮮人的歧視、以及日本在朝鮮半島殖民統治仍未完成清算等問題,這個團體建立的過程非常複雜,無法在這裡簡單説明。
雖然簡單地稱為日韓關係惡化,但關係到南韓和朝鮮人在日本的歷史,因此比起日中關係更加複雜,更難以理解。
但是,據言論NPO這家團體實施的日韓共同輿論調查顯示,關於日本人對南韓的印象,回答「不好」的受訪者佔44.6%,與上年(52.4%)相比有所改善。而回答「很好」者佔29.1%,與上年的23.8%相比也正在改善。
此外,從日本各書店暢銷的南韓相關書籍來看,以前是欠缺公平性的充滿惡意的內容極為暢銷,但感覺最近這種內容稍稍減少。我在大約1周前,去新大久保就餐,但車站之前到處都是等人的人,感覺稍稍恢復了人氣。原因包括去年底慰安婦問題邁向了解決的方向,雖然僅略微改變,但日韓關係正在邁向積極的方向。
對於「日本人是否討厭南韓人」這個問題,很難簡單作出回答。與喜歡還是討厭相比,更多的人是因歷史問題而帶有複雜感情,這是事實。與面對過去曾發生戰爭的國家中國相比,這種複雜性顯得更加複雜。
但是,也有日本人像我一樣,以觀看南韓電視劇為契機,開始非常喜歡南韓。2003年日本曾掀起韓流熱潮,因此對南韓産生興趣、與過去相比更著眼於未來的年輕人也不在少數。在中國,也存在南韓偶像團體的粉絲,年輕人們具有與中老年不同的看法。
日本是非常小的國家,但在這樣小的日本,對於鄰國卻存在各種複雜感情。
中島 惠簡歷
出生於日本山梨縣。曾在北京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留學。先擔任報社記者,1996年起成為自由記者。著作有《中國精英這樣看待日本人》、《中國人的誤解 日本人的誤解》(均由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出版)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