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166)日本大學生「求職活動」,有什麼過程?
2017/07/03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青樹明子:目前在日本,預定2018年春季畢業的學生們的「求職活動」正在迎來最終階段。今年被稱為「賣方市場」,也就是説,企業的招聘人數很多,學生們容易獲得錄用。
![]() |
日本和中國不同的地方是,雖説一直在發生變化,但日本的終身雇用思維仍然根深蒂固。從大學畢業後被企業錄用、到迎來60歲退休,始終在一家企業工作仍是一般情況。選擇託付人生的大部分的「會社(公司)」,對於年輕人來説,是人生最大的關口,還是賭上人生的巨大賭局。這「求職活動」可以説道路很漫長,需要不斷忍耐。
2018年畢業的學生們何時開始展開求職活動呢?是從去年(2016年)夏季。也就是説,在大學三年級的夏季,求職活動已經拉開序幕。
日本的企業重視學生們的實習制度。眾所週知,實習就是向學生提供體驗就業的機會的制度。學生將在企業獲得一定期間的職場體驗,由於目的是選擇職業、弄清適應性,因此沒有報酬的情況很多。
在歐美,大學生的大部分都利用實習制度,而在日本,最近數年來也迅速普及。企業方面也認為,有助於確保優秀人才和判斷適應性,引進實習制度的情況日趨增加。學生們首先利用實習來選擇想從事的職業。
自2016年夏開始進行一些實習之後,自2017年春季開始,就職活動正式開始。通過企業聯合説明會和訪問前輩等方式,與各種企業和前輩接觸,不斷加深對企業的理解。
在中意的企業確定下來之後,接下來的難關是,求職申請表(ES)的提交。求職申請表指的是,作為書面選拔的判斷依據,由企業自主製作的紙張及報名錶,簡單來説,就是自我介紹、自我推薦的第一步。
內容主要包括,「基本情況」、「自我展示」、「求職動機」、「學生生活的軼聞」和「將來的目標」等,招聘方根據求職申請表,選擇進入研討會和麵試等下一環節的學生。ES是面試的基礎資料,以ES為中心進行面試的情況很多,因此需要精心準備。
如果求職申請表和簡歷等應聘材料獲得通過,將進入選拔環節。首先是筆試,分為考察語匯和文章閱讀能力的「語言」、考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考能力的「非語言」、以及「性格適應性」等3個範疇。在有些行業,還有「英語」和「時事」等與一般常識和論文相關的試題,簡直就像第二次「高考」。在不久之前,可在自家接受考試的web考試成為主流,但為了防止本人以外替考,如今在會場進行筆試的情況有所增加。
作為參考,介紹2道網際網路上公開的筆試試題。(答案見文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