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中日茶坊 > 你的人生想讓AI(人工智慧)決定嗎?

日本鮮鮮鮮(60)你的人生想讓AI(人工智慧)決定嗎?

2017/07/19

PRINT

      這些企業用AI來審查,宣稱的理由是「公平」,因為果人來審查,都會傾向於選擇A級大學畢業生,而AI的話,則即使F級大學畢業生,只要優秀,也會很精準地被AI選拔出來,不會有滄海遺珠之恨;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用AI可以精簡人力,像軟庫單單審查報名錶,用AI就省了75%人力。

 

能夠使用AI進行對話的機器人

      接下來的適性測驗等,也開始有企業是用AI進行,未來如果AI對於人類的視線、表情、韻律、音質等都也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判斷力的話,則甚至也可能會讓AI來參與最後的新社員面試,AI對人的影響越來越大。

 

      事實上日本早年起就曾運用AI來預測手機的解約,對於可能解約的客戶展開各種聯繫與優惠攻勢,來防止解約潮發生;在人事部門也早用於「迴避離職」,對於多離職率高的職種如照護等,從社員的各種數據來預測誰有離職可能,提前預防,或用來預防員工的憂鬱病、發掘優秀人才等,或讓員工在企業內適合的位置工作等。

 

      對於改善人事方面的業務,AI被認為是有相當程度貢獻,但因為企業沒有公開AI審查基準,讓人擔心是否加入其他因素如容貌等,雖然人類的審查也往往非常重視容貌等,但並非必然,這些微妙的感覺如果AI基準化,是否會造成另類而無法理解的不公平?此外,表面説是要「迴避離職」的AI分析結果,是否反而成為企業裁員等根據?

 

      AI判斷不容許矛盾與謊言,不近人情,看起來似乎很公平,但人性本身並非如此,依照這樣判斷來選擇,果真會是最好的選擇嗎?  

 

      當然把AI用在人本身的例子,不僅是日本,連美國也在運用,像是對於是否讓服刑的犯人提前出獄等,也相當普遍地採用AI來判斷,但犯人本身並不知道,不少犯人即使因為AI而獲得提前釋放,但並不感激,非常驚訝,甚至有幾分憤怒;許多監獄行政所用的AI判斷基準裏,還是有人種、出身家庭等,會讓人擔心啟用AI,反而可能加深人與人的偏見。

 

      原本人事部門掌握員工生死大權,是企業內最神氣的部門,大家都得罪不起,現在跟其他總務、財務部門一樣,人事部門自己也因為引進AI而成為很可能被精簡裁員的部門,這或許也是AI帶來的一種悲哀的平等化吧!

 

      讓AI不斷去參與人類在人生裡最重要的事,其實還是讓人非常不安而且不舒服的,像是現在許多婚友社(婚姻介紹業者)也用AI來配對,據説還比資深媒婆配對成功率更高,但是AI如果全依照輸入的基準來篩選,其中或許包括收入、人種等,世間有些人一輩子都會被認定是「沒有適合你的對象」,但自己卻不知道原因何在,社會階級會更加固化。

 

      企業決策型的AI也不斷在研發中,未來你工作的企業的社長其實很可能就是AI,AI執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牛耳;AI逐漸掌管那麼多人類自己的事務,徹底影響人每個人的人生,這真的是人類所想要的嗎?人類似乎需要有更高的智慧來判斷AI運用範圍,才不會讓人類真的變成AI的奴隸吧?

 

劉黎兒 簡歷 

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台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在多家報紙雜誌如《蘋果日報》、《自由時吧報》、《今週刊》等撰寫專欄;書寫對象包括日本政經社會議題、都會兩性關係、職場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觀察與解析乃至文學評論等,相關書籍35冊;小説則有「棋神物語」等。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59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6
投票總數: 16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