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201)某些人的某些專業想像
2018/01/1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健吾:以前,我一直都覺得這個世界有型的人,是專心致志地去做好自己決定要做的事。就像在日本的電視節目中,每年新年都會採訪一家搓年糕搓得很快的閃電手年糕老店,又或是一些年末年始的電視節目中,總會採訪一些專業料理人,講述一下他們的心路歷程。
就算,上節目的是普通的藝人,節目的播放時間是新年假期的中午,他們都會盡全力的在節目中搞笑。目的很簡單,他們只是要告訴所有觀眾,他們值得在電視上出現,他們值得在舞臺上,值得用這些「活動」,這些「能量」去討生活,去討一口不易掙的飯吃。
對不起,也許我看太多日本漫畫。我一直誤信,這個世界有一種美好的人性,叫「匠」文化。找到自己想做的事,然後克服所有困難,朝著標桿直跑。但後來我發現,我身處的是香港文化,在香港,大家最想做到的,是如何用最小的力量,去得到最多的東西。一般,我們叫這些人做「叻」。口字邊的力字。口有力就可以了,不用真的身有力,工有力,事有力的。
這些年,我們看到被受尊重的人,仍是一些在金錢上成功的人:大至賣假貨賣出個千億時代的商人,小至做傳銷賣什麼神仙水比特幣香精油健康食品,總之可以賺錢的事情,他們都會做。
問題是,如果整個社會,整個民族,都是以虛浮的炒賣行業去建構自己的財富,誰要為這個世界做一些實事?誰要為我們製造食物?誰要做農業?誰要捕魚?誰要為這些炒賣而覺得自己很聰明而擁有很多錢的人去提供最基本的吃食需要?
在日本的時候,我總是覺得傳媒都在吹奏一種旋律。不論你是什麼人,你都可以堂皇你告訴別人,你是做什麼職業的。在電視節目中看到的街頭訪問,問他們的名字、年紀以至是做什麼,大家都好像不介意給人家知道。但在香港,如果你做街訪,問他們名字、幾歲,甚至是做什麼,他們就會很忌諱。覺得給人家知道自己的「個人資料」會很不安全。甚至是,在我的經驗中,我試過認識一個朋友,我以為我很清楚知道他身體的細節、對吃食的喜好、對影劇的口味,交往三個月後,我才發現原來他從第一天,就用虛假的名字跟我交往,直至我在社交網路看到他的博士畢業證書,才知道他的名字原來一直都是假的。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騙了。自那一天起,我認識所有人,我都不會太認真。因為,他們根本可能從第一天,都不是用真心來跟別人交往。
虛與實之間,我實在已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每天見到學生,我都很想跟他們説,做人是需要做一些實事,做一些實業的。很可惜,往往學生畢業之後,不是做投資銀行,就是做基金投資。要麼有點腦子的,就去做一些初創企業,大概就是想做一些事情出來,表面上可以改變世界或是有點善意,但最終都是等,等大企業又好大老闆也好,等等等等等,等到有天使(基金)來注資,自己就可以成為千萬或上億資本企業的老闆。
這些,就叫成功。至於他們真的做過什麼?除了令到一個又一個天天上班下班普普通通營營役役的人得到一些好像很安穩的生活狀態之外,還有什麼呢?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